新華社香港5月28日電 題:搶包山:香港傳統文化的獨特一隅
新華社記者謝妞
“十、九、八……三、二、一!”
伴隨著整齊劃一的倒數呼喊聲,銅鑼被敲響,香港長洲太平清醮的重頭戲“搶包山”決賽于5月27日零時整開始,9男3女共12位選手隨即飛奔攀上約14米高的仿真包山。為了爭奪“包山王”和“包山后”等獎項,他們在3分鐘時限內施展渾身解數,左右擒拿奪包。
在香港的長洲島拍攝的“搶包山”比賽現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時隔3年,香港獨有的傳統文化盛事長洲太平清醮再現。成千上萬的香港市民及游客慕名來到面積約2.46平方公里的長洲島一睹盛況。
長洲太平清醮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主席翁志明介紹,太平清醮是香港長洲島居民于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佛誕日舉行的一項傳統祭祀活動,祈求掃除瘟疫、吉祥平安,期間最受矚目的活動莫過于“飄色會景巡游”和“搶包山”比賽。長洲太平清醮以其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年78歲的翁志明,參與“搶包山”活動近60年。從兒時和父親搭建包山,到成為“搶包山”比賽選手,再到參與活動籌備,一路見證“搶包山”的變遷。
在他的記憶中,“搶包山”主要是長洲當地居民用面粉蒸出包子,在北帝廟前砌成一座座“包山”以供神。醮會結束后,包子供居民搶奪。人們相信,搶到的“平安包”越多,福氣越深厚,一年中就會更加好運。
在香港的長洲島拍攝的“搶包山”比賽現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后來,傳統“搶包山”活動逐漸發展成為一項競技比賽,參賽者們奮力攀爬掛滿仿真包子的鋼架包山,爭搶印有“平安”二字的“包子”。雖然形式有所改變,但祈求平安的心意未曾改變。
“以前的比賽大概有幾十人參加。現在為了大家安全,通過選拔賽比拼,只有12名選手進入決賽,并會給選手配備防護措施。”翁志明說。
過去三年,長洲太平清醮暫停了“飄色會景巡游”和“搶包山”比賽,其他活動也一律從簡。翁志明說:“得到今年可以復辦的消息,非常激動,我們也將整個活動安排得更加熱鬧。”
不過令他遺憾的是,按照傳統,太平清醮期間應有3座各45尺高、掛滿“平安包”的大包山用于祭祀,祭祀完成后派發給公眾,今年以大型掛畫取代這3座大包山。另外,太平清醮值理會制作了3個約15尺高的迷你包山用于祭祀。
翁志明說,希望明年的活動會以更好的面貌呈現。
在香港的長洲島,郭錦記餅店第二代傳人郭宇鈿(左)擺放平安包(5月22日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長洲島上,許多餅店門前都擺放著一個個巴掌大小,用面粉、白砂糖和水做成的“平安包”,包身正面用紅油印上“平安”二字,寓意平安健康。“平安包”有麻蓉、蓮蓉、豆沙等多款口味,加之具有好意頭,被不少市民和游客買來當手信。
“熱鬧的感覺又回來了!”郭錦記餅店第二代傳人郭宇鈿得知今年恢復舉辦“搶包山”比賽后非常興奮,“作為商家,我們看到了更多機會。”
他說,今年的“平安包”銷售情況符合預期,高峰期每天可以賣掉約1萬個。
郭宇鈿是土生土長的長洲人,曾參加過“搶包山”比賽,今年他的孩子也參加了“飄色會景巡游”。
不僅是郭宇鈿一家,整個長洲島的居民都為這一年一度的盛事做足準備。活動當天,記者來到長洲島,街道兩旁彩旗招展。在長洲碼頭和長洲北帝廟游樂場入口都設置告示板和詢問處,方便市民和游客查詢。在長洲太平清醮期間,主辦方還準備了戲曲表演、功夫表演、舞麒麟表演等供市民和游客欣賞。
據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搶包山”比賽報名人數為241人,是歷屆報名人數最多的一次,參賽者年齡從19歲到72歲。
“完成之后好像松了一口氣。”本屆比賽“包山后”得主黃嘉欣說,比賽競爭激烈,感到很有壓力,“如果未來有機會,希望可以培訓其他運動員,分享經驗”。
“搶包山”比賽選手龔子珊今年第八次參賽。她既是一位攀巖愛好者,也是一名穿梭于重癥監護室的白衣天使。“我把攀巖看作是一個放松自己的活動,每次看到自己的進步都覺得很欣慰。”
“18歲的時候第一次參加比賽,因為這是香港很特別的活動,所以想體驗一下。”龔子珊表示,通過參加“搶包山”比賽,不僅加深了她對于香港傳統文化的認識,還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香港,越來越多關于“搶包山”比賽的帖子出現在社交媒體,越來越多的選手報名參賽,都顯示了人們對這項香港特有活動興趣不斷提高、認同感不斷加深。
“我想我會一直參加‘搶包山’比賽,讓更多人留意到香港有一個獨特的活動和它背后美好的意義,讓這一文化繼續傳承下去。”龔子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