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5月27日電 題:貴州:數字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姚雨璘、汪軍、李凡
5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開陽縣南江蔬菜良種繁育中心智能育苗大棚夜間補光場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袁福洪攝)
隨時監測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數據變化,大棚能進行自動控溫、控光、噴灌……走進位于貴州省開陽縣的南江蔬菜良種繁育中心,一個個巨型玻璃帷幕大棚映入眼簾,大棚基地內正通過數字化智能手段進行果蔬育種育苗。
“濕度36%、溫度34.5攝氏度。”5月25日下午兩點,利用棚內設置的溫濕度監測設備,該繁育中心負責人謝永前打開手機微信小程序查看到當天育苗大棚室內實時環境數據狀況。
“夏季到來,棚內溫濕度變化較大,我們根據‘可感可知’的智能化設備實現實時預警監測,達到相應條件,我的手機就會自動報警,同時提醒我做好相應處理。”謝永前說,天氣炎熱時,他就在大棚內的智能化設備上一鍵啟動自動噴灌功能,還可通過系統同時打開濕簾風機和關閉相應風窗,以降溫加濕等方式保護幼苗生長。
南江蔬菜良種繁育中心擁有4個智能大棚,占地1.5萬平方米左右,由貴州省現代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按照“良種繁育研究+集約化工廠育苗”模式打造,公司通過數字化控制、精準化栽植打造現代化育種育苗基地。
“相比傳統育苗方式,智能化設備可實現現代工廠化育苗,2至3名工人便可管理3000至4000平方米的育苗區,在節省人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縮短育苗周期和提升種苗品質。”謝永前說。
從2021年投運以來,該繁育中心通過智能化集約生產方式,已出圃甘藍、辣椒、番茄等各類蔬菜種苗3100余萬株,輻射帶動貴州威寧、沿河等9個縣區有關農業基地種植各類蔬菜超過1.2萬畝。
近年來,貴州省依托大數據發展優勢,加快數字化在產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業新模式的推廣運用,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數字技術與農業的嫁接融合,為傳統產業帶來蓬勃生機。
5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開陽縣南江蔬菜良種繁育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袁福洪攝)
全過程信息感知、全領域資源整合、全流程智能控制生產……今年3月,貴州省首個數字農業產業園——貴陽市花溪區數字農業產業園建成投產。該園區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建成自動化生產線,實現食用菌生產從原材料入庫、菌種培養、蘑菇培養到采摘分選包裝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滿產后食用菌年產約1.5萬噸,產值達1.5億元,可帶動周邊300人就業。
“農業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推動農業企業不斷提質增效。”負責運營花溪區數字農業產業園的貴州溪云數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奚俊表示。
《貴州省“十四五”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貴州將積極發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建成18個數字農業示范點和36個智慧農業示范點,通過加強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種植、養殖等方面的集成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