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5月28日電(記者葉含勇 董小紅)小滿過后搶種忙,在成都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集中連片的水田邊,農業職業經理人劉勇正張羅插秧機“機手”們抓緊干活。與此同時,陶濤參與創辦的花園火鍋,就“沸騰”在這片綠意漸濃的田野里。一邊是熱火朝天的農業耕種,一邊是如火如荼的鄉村旅游,這片稻田里“長”出的4A級景區,正帶領村民們過上更富足美好的生活。
探索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010年,崇州市開始以村為單位,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并聘請技術人員擔任農業職業經理人,探索規模種糧。截至目前,崇州已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6個,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近三千人,糧食規模經營率達到92%。
劉勇創辦的成都蜀嘉禾農旅有限公司,在五星村種植了900多畝地,育秧、插秧、田管、收割、烘干、加工、銷售,全程都有當地“一站式”平臺提供“一條龍”服務。
在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益分配機制是“保底+二次分紅”,每年以每畝500斤稻谷的標準折價兌現給農戶作為“保底”;糧食生產利潤及糧食補貼的10%作為合作社公積金,20%作為社員土地入股分紅,70%作為職業經理人傭金。
華南農業大學專家羅必良認為,崇州探索讓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為新的經營主體,農業職業經理人成為新的生產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成為新的服務主體,是“農業共營制”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據崇州市農業農村局測算,2022年全市糧食單產、水稻單產、小麥單產分別比2011年增長8.6%、1.5%、4.3%。與農戶家庭經營相比,農業職業經理人種的水稻每畝增產約110斤。
“景村產融合發展”如何走
與農業共營制探索幾乎同步,2013年崇州開始推進10萬畝糧食高產穩產高效綜合示范區創建,囊括高標準農田、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五星村實施了“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我們突出一個‘糧’字。”五星村總規劃師張睿說,新村景農一體、產村相融,讓好田、好糧、鄉居、鄉游互相借力。
如今的五星村,形態業態日臻成熟,一棟棟青瓦白墻的川西小樓錯落有致,在田野里形成了3個集中居住組團,村民集中居住率達96%,閑來民宿、五星春天酒店、壹丁咖啡等100多個鄉村旅游項目,如繁星“散落”其間。
一間名為“初見萊悅薈”的花園火鍋就建在稻田邊。油菜花開,里面水榭亭臺,外面金光燦燦,一場花海里的火鍋派對就此開場。2014年走進五星村以來,陶濤參與策劃實施的30多個綠化和文旅項目,已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上百個就業崗位。
來自鄰村的“90后”鄭紅麗以前在外打工,后來到鄭濤的咖啡店當了店長,月收入五六千元,再后來就嫁到了五星村,“人流量最高的時候,一天接待了600多人次,營業額2萬多元。”
2022年,五星村接待游客280余萬人次,年旅游綜合收入超過80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
這是5月11日拍攝的崇州市五星村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這是5月11日拍攝的五星村內的一家民宿。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多元化推進鄉村振興
這是5月11日拍攝的崇州市五星村一處入口。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初夏,五星村的稻田已披新裝,一座12米高的銀色環狀“蝸牛”裝置引人注目,仿佛提醒游客慢下來,感受田園之美。
這只“蝸牛”是天府國際慢城的形象標志。近年來,五星村引進企業打造天府國際慢城,并將其與附近的榿木河濕地公園、五星村景區一體規劃建設,于2020年獲得國家4A級景區授牌。
2歲就隨父母遷往四川馬爾康、在外生活近30年的胥鳳,在而立之年選擇重回老家五星村,搬進新家——蝸牛拾光。
這座由女主人傾心設計、以黑白橘加實木色構成建筑主色調的北歐風民宿在中式田園鄉村中盡顯清新。“濕地公園、慢城景區、研學培訓……就覺得五星村會越來越好。”胥鳳毫不掩飾對家鄉的看好。
除打造優質文旅項目及服務外,地方特色產品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王紀從村委會櫥窗里取出一袋4斤裝大米,“這是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的優質好米,但沒啥名氣。”王紀說,現在村里正在申請“五星大米”商標,希望搶抓旅游景區熱度,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白頭鎮副鎮長俞文明說,目前已跟郵政合作,簽署了五星大米銷售合作協議,今年力爭沖到1000萬元。“我們正通過‘合作社種植+農業公司收購加工+郵政平臺銷售’形成閉環運行。”(視頻記者:龍泠宇、胥冰潔;報道員:韓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