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張泉、王玨玢)我國科學家日前提出對銀河系旋臂形態的新認識:銀河系由內部對稱兩旋臂和外部多條不規則旋臂組成,更像是一個普通多旋臂星系,而非之前被廣泛接受的四條旋臂均從內到外的特殊形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研究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燁研究團隊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團隊合作完成,相關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
壯觀美麗的銀河。新華社發(覃育 攝)
據介紹,宇宙中旋渦星系的形態主要分為宏象、多旋臂和絮狀三種旋渦結構。在類銀河系的多旋臂星系中,較為常見的是內部兩旋臂和外部多旋臂的形態(約占83%),四條旋臂均從內到外的形態是非常罕見的(約占2%),而此前天文學界普遍認為銀河系正是屬于這后一種特殊形態。
“由于人類身處銀河系中,多重結構在視線方向重疊,使得我們無法從‘鳥瞰’角度直接觀察銀河系的形態。”徐燁介紹,研究團隊綜合利用目前所能獲得的全部高精度天體測量數據,利用天體脈澤、年輕恒星和疏散星團等作為定位旋臂的“燈塔”,對銀河系旋臂結構進行了重新描繪。
重新繪制的銀河系旋臂結構鳥瞰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供圖)
研究結果表明,銀河系具有多旋臂形態,其內部由英仙臂和矩尺臂兩條旋臂對稱向外延伸,在外部分叉并形成半人馬臂、人馬臂、船底臂和本地臂等多條長而不規則的旋臂段。
“這一結果使銀河系看起來不再特殊。研究團隊正在為將來更高精度的測量積極準備,希望最終揭開銀河系旋臂結構的廬山真面目。”徐燁說。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