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5月16日電 在天山北麓哈薩克斯坦境內距阿拉木圖約50公里處,一處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遺址——拉哈特遺址吸引著諸多考古學家的目光。
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項目之一,2017年至2019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團隊三次來到這里,與哈薩克斯坦伊賽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的同行共同發掘拉哈特遺址。廣袤而古老的土地見證了這支聯合考古隊并肩作戰的數百個日夜。
“交給中國專家才放心”
拉哈特遺址位于伊賽克地區,哈薩克斯坦著名考古發現伊賽克金人的墓葬很可能位于該遺址附近。
“哈薩克斯坦同行說,拉哈特遺址這么重要,他們想來想去,還是認為中國考古團隊最值得信任,所以把遺址的發掘‘留給了咱們’。”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赴哈薩克斯坦考古隊現場負責人丁巖告訴記者。
中國專家沒有辜負哈方的期望。三年間,團隊已發掘出高臺遺址、聚落遺址和多處重要墓葬,成果豐碩。中方團隊計劃今年下半年再次前往哈薩克斯坦,對拉哈特遺址開展進一步發掘。
2017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哈薩克斯坦伊賽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聯合考古隊在拉哈特遺址考古發掘。(受訪者供圖)
“科學第一 友誼長青”
“從2017年第一次合作開始,我們就和哈方同事達成了默契:在工作和生活中,雙方都秉持‘科學第一,友誼長青’的原則,”丁巖說,“雙方合作非常順暢,有時甚至不需要語言,就能明白對方心中所想。”
三年間,兩國團隊結下了深厚的友誼。2022年4月,陜西考古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哈薩克斯坦伊賽克國家歷史文化博物館館長古莉米拉特意發來視頻祝賀。“今年是古莉米拉女士60歲生日,我們也給她發去了賀信。”丁巖說。
當地百姓的淳樸熱情也讓中方團隊感動不已。丁巖告訴記者,2017年在拉哈特遺址工作期間,一位住在發掘點附近的哈薩克斯坦牧羊人熱情地為中方團隊送來一只羊作為歡迎中國客人的禮物。中方團隊則邀請他前來駐地聚餐,共同享用草原羊肉。丁巖回憶道:“當天,這位牧羊人打著領帶,穿著西服馬靴,盛裝出席我們的午宴,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兩國人民的相互尊重和濃濃情意。”
2017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薩克斯坦考古隊現場負責人丁巖與哈薩克斯坦牧羊人合影。(受訪者供圖)
緣分與共鳴
在丁巖看來,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考古合作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我們陜西有兵馬俑,伊賽克地區有著名的伊賽克金人,兩者不僅年代相近,而且都是各自國家重要的文化符號,既是巧合,也是緣分。”
“兩國考古團隊惺惺相惜,合作無間,也是源于這種文化共鳴。”丁巖說。
近日,古莉米拉與丁巖視頻通話,分享了一段她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的內容。她說:“記者問,在我心目中,中哈友誼的代表是什么?我非常自豪地回答,是我們博物館和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合作成果。”
對于即將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古莉米拉充滿期待。她在視頻中表示:“期待這次峰會能進一步推動我們兩國的文化交流。我們希望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多合作。”
-END-
策劃:倪四義 孫波
監制:儲國強 馮俊揚
統籌:閆珺巖 徐海靜 趙宇 林小春 陳晨
記者:淡然 眭黎曦 孫正好 李華 王晨笛
視頻:淡然
編輯:刁澤 王豐豐 魏良磊 鄭鈺 魯豫 杜逾舸 陳玉芬
新華社國際部 陜西分社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