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拉特旗昭君鎮柴登嘎查,346萬塊藍色光伏板隨著綿延的庫布其沙漠起伏,如陣陣波濤,在漫漫沙海中涌動成3000萬平方米的“光伏海洋”。光伏板下,藥材和牧草蔓發,綠意盎然,游客徜徉其間,興奮地打卡拍照……
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黃河“幾”字彎岸邊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肩負重擔。盡管煤炭資源豐富,但近些年達拉特旗主動擺脫資源依賴“老路子”,緊抓國家“雙碳”機遇,大力培育風光新能源,同時化害為利大力發展沙漠綠洲風光旅游,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善謀善為、善作善成,轉型發展之路風風光光,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明珠”、高質量發展的“樣本”。
一批批重大項目奮戰正酣,一個個產業集群加速發展,一匹匹“千里馬”競相奔騰,達拉特旗大地上,正在描繪著奮發趕超的“實景圖”……
在達拉特旗境內拍攝的黃河景觀(2021年9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追風逐日”加快綠色能源發展
達拉特旗扛著巨大的生態包袱——東西長150公里、南北寬20公里的庫布其沙漠橫亙中央,境內這塊435萬畝、約占旗里三分之一面積的大沙漠,制約著當地的發展,達拉特旗必須走出治沙又致富的發展新路。
在昭君鎮柴登嘎查,走到3米高的光伏架下,達拉特旗委書記張秀玲介紹:“這里種的是1.2萬畝紅棗,那邊是5000畝黃芪和黃芩,更遠處是1.9萬畝的優質牧草。沙窩里種上作物,再從上面架起光伏板,相當于打了兩層‘保護傘’,黃沙休想亂跑。”
柴登嘎查是達拉特旗發展新能源的一個縮影。2017年開始,當地在庫布其沙漠腹地,建成占地5萬畝、裝機規模100萬千瓦的國家第三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這里年發綠電約2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在達拉特旗拍攝的光伏發電基地(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除此之外,其他新能源項目也在大干快上,僅2022年在建的新能源項目就有9項,新獲批項目7項。達拉特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王小平說:“這些新能源項目巧妙地實施‘林光互補’‘牧光互補’,形成了沙漠治理、生態修復、生態經濟、沙漠產業多位一體的發展體系。”
緊抓“雙碳”機遇,達拉特旗在新能源方面還有更大動作。在庫布其沙漠深處,120輛推土車齊上陣,一個個兩三層樓高的沙堆被推平,目之所及一馬平川。這就是2022年底三峽集團聯合內蒙古能源集團開工建設的全球最大“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現場。
這是2023年1月6日拍攝的國電電力達拉特旗20萬千瓦風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說,庫布其基地項目規劃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和風電400萬千瓦,配套改擴建先進高效煤電裝機400萬千瓦。宣布開工的先導工程為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并配置建設相應儲能設施。“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28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50%以上,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900萬噸。”
達拉特旗并不缺能源,為何馬不停蹄地發展新能源?張秀玲坦言,達拉特旗煤炭資源富集,既要保障能源供應,又要擔起減排降耗重任,綠色低碳轉型一度遇到挑戰。在“雙碳”背景下,挖煤賣煤、燃煤發電已不可持續,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是必然選擇。
“我們主動應變,在新能源發展規劃上有大手筆,在大型風光基地建設上有大動作,在拓展新能源場景應用上有大視野,通過走好新能源之路實現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讓沙漠變藍海、變綠洲、變金谷。”張秀玲說。
2022年,在新能源項目的助力下,當地發電量增長11.8%,同時順利實現能耗強度控制目標,為工業發展進一步騰出發展空間。
2022年8月15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拍攝的黃河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吃好沙漠綠洲“風光飯”
初夏,達拉特旗晴空萬里,沙漠反射著金燦燦的光芒,月亮湖在陽光下閃著粼粼波光。
在柴登嘎查,十多名外地游客正在聽講解員王利霞解說:“沙漠里怎么會有這么美的湖泊呢?實際上它是煤礦疏干水綜合處理后打造的景觀湖。它還可以用來清洗光伏板,水流下去后還能灌溉地表作物。”
跟著王利霞走進光伏基地,游客們觀看了如向日葵般旋轉“腦袋”的跟蹤式光伏板支架,還打卡了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最大光伏板圖形電站“駿馬電站”。這些游覽集知識與風光為一體,讓游客興趣十足。
2023年3月3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拍攝的光伏發電基地。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變沙害為沙利,達拉特旗不僅打造出風光新能源產業,更巧妙地將新能源產業作為風光來豐富旅游資源。張秀玲介紹,這種“新能源+文化旅游”的方式,使游客加深了對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認識,在與響沙灣、恩格貝等知名景區有機連接后,進一步豐富了庫布其沙漠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內涵。
多年來,達拉特旗深挖沙漠、黃河、草原、森林等風光資源,開發出響沙灣、恩格貝等一系列旅游景區,成為我國沙漠綠洲游的一張名片。
發展風光旅游,達拉特旗注重突出差異性、增強互補性。今春,200多名廣東游客來到5A級景區響沙灣旅游區游玩,穿戴好安全裝備挑戰高空滑索,凌空飛渡中沙海一覽無余。“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么壯觀的沙漠,還體驗了一把‘沙漠過山車’的刺激感。”游客寧華輝興奮地說,騎駱駝,坐沙漠地形車,入住沙漠星級酒店,不一樣的風情讓人滿眼新奇。
達拉特旗銀肯塔拉生態旅游區一景(2022年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在4A級景區銀肯塔拉生態旅游區,又是別樣的風光。坐在索道上俯瞰,整個人置身沙漠綠洲,綠肥黃瘦,沖突又互補。銀肯塔拉生態旅游公司董事長李布和說:“10萬畝沙地治理得來6萬畝綠洲,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我們的生態旅游已經小有名氣。”
依托優良的自然生態,達拉特旗的文旅產業還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體現時代特征,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走進趙大剪文化大院,《百年黨史》《農民紀事圖》《中華五千年》等長卷剪紙作品氣勢恢宏,游客們有的貼近觀賞,有的不停地拍照,歷史文化在無聲的熏陶中得到發揚。達拉特旗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李二梅說,大院里還配套剪紙博物館、剪紙學習體驗區、餐飲區等板塊,通過研學線路的打造,這項內蒙古非遺項目與旅游緊密融合。
達拉特旗吃好沙漠綠洲“風光飯”的背后,離不開當地下大力氣擦亮生態底色。2000年以來,全旗累計投入各類生態建設資金22.4億元,完成國家及地方林業重點工程243萬余畝,草原建設375萬畝,水土保持治理225萬畝。王小平介紹:“全旗林草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17%提高到現在的59.27%,沙塵天氣由2000年的22次下降到現在的9次,境內庫布其沙漠已完成造林130萬畝,治理率為30%,年入黃河泥沙量減少約990萬噸。”
這是2022年4月30日拍攝的銀肯塔拉生態旅游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澤聰 攝
當前,達拉特旗21個沙棘種植點上,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當地農牧民種下一株株沙棘,挖坑、栽苗、培土,每道工序有條不紊,做得認真到位。
2月中旬開始,2023年度晉陜蒙砒砂巖區十大孔兌沙棘生態減沙工程在達拉特旗如火如荼開展。2013年,水利部把達拉特旗確定為“晉陜蒙砒砂巖區十大孔兌沙棘生態減沙工程”項目區,分10年種植88萬畝沙棘。該項工程旨在治理黃河中上游一級支流達拉特段的砒砂巖區域,有效攔截入黃泥沙。小小沙棘,不僅能改善生態,還能讓當地農民增收。
王小平說,截至目前,達拉特旗已完成沙棘種植面積82.3萬畝。今年是項目完工之年,下一步,達拉特旗將在保證種植質量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種植進度,確保在5月底圓滿完成2023年度5.7萬畝沙棘種植任務,實現整個項目完美收官。
為保護黃河生態、建設美麗家園,達拉特旗想得細,做得實。“如今在達拉特旗,病死畜禽正變廢為寶,‘化作春泥更護花!’”達拉特旗農牧局干部趙貴稱,長期以來,作為內蒙古重要畜禽生產基地之一,達拉特旗病死畜禽處理和農業廢棄物利用一直被視為難題,處理不當則會傳播疾病,污染水體,破壞環境,危害人類及動物的健康。
為解決這一問題,達拉特旗引進內蒙古兩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開始探索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公司在全旗設置了81個病死畜禽收集箱,覆蓋了131個行政村。村民將病死畜禽投放入收集箱后,工作人員就會用全封閉消毒專用車將畜禽拉回廠里,進行二次消毒,再將其破碎,放入化制罐高溫滅菌,最后再將其放入油脂分離機進行分離,產出油脂和動物蛋白兩種物品。
“分離出來的油脂可用于化工原料,含有蛋白粉的固體肉骨粉通過添加生物酶,經過發酵生產成高品質液體或固體生物肥。”兩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郭永華介紹說,通過無害化和資源化相結合的處理方式,既修復了土壤,讓植物更好地生長,也解決了焚燒、掩埋等傳統處理方法造成的環境污染,曾經無處安放的病死畜禽實現了資源化利用。
在達拉特旗黃河灘涂拍攝的候鳥(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生態環境日益向好,同時在黃河文化旅游節、旅游產品推介會等系列活動的助推下,達拉特旗的生態正在變成紅利,風光正在流淌金銀。2022年達拉特旗接待游客166.9萬人次,收入14.5億元。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達拉特旗重點景區開啟“人從眾”模式,旅游業“熱翻天”。響沙灣旅游區接待量接近最大承載量,景區通過分流、限流措施,確保了景區有序運行。銀肯塔拉、恩格貝生態旅游區等景區滿負荷運營,游人如織,秩序井然。李二梅介紹,“五一”假期,全旗共接待游客23萬人次,同比增長158.4%,實現旅游總收入9430萬元,同比增長120.7%。
2022年12月7日拍攝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冰封黃河景象。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 攝
觀念一變天地寬,無限風光在路上
2023年春節剛過,達拉特旗委、政府的干部們四散在全國,火速開展招商引資。在北京,他們拜訪了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專委會,表達了共同推動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的合作意向。在杭州,他們到眾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實地考察鈣鈦礦光伏組件和半導體材料項目,就合作項目進行深入交流。
“我們將按照全產業鏈思維推進新能源產業,不再簡單地發電賣電,統籌考慮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和運維服務業。”張秀玲說,“有些項目寧肯不上也不亂上,不能為了‘仨瓜倆棗’丟了長遠利益。”
達拉特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李銳介紹,旗里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確定了清潔能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及綠色環保、現代物流兩大支撐產業,以綠色低碳推進存量升級,以高端示范引領增量轉型。
“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我們突出投資強度、科技高度、鏈條長度、環保程度、能耗限度,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推動招大引強、招‘新’引‘綠’。”李銳說。
這是2023年4月20日拍攝的內蒙古默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液態鈉灌裝車間。新華社記者 恩浩 攝
芳菲5月,花香滿徑。走進風風火火建設中的達拉特經濟開發區,一個個重大項目拔地而起、蓄勢待發。來到位于園區東北方位的內蒙古默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輛輛貨車滿載原料和貨品,繁忙地進進出出。
內蒙古默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新能源材料及高新技術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經營的技術型企業。公司總工程師賈曉強介紹,2021年6月,內蒙古默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一期年產1.8萬噸高純鈉和年產2000噸核級鈉項目建成投產,主要應用于第四代核電、航空航天、動力電池材料、高端醫藥等領域。
默銳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只是達拉特旗招大引強、招“新”引“綠”浪潮中的一朵浪花。2022年,達拉特旗共簽約引進重大項目63項。一大波好項目涌進來,營商環境必須跟得上,為此旗里創新性推出“標準地”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同時把經濟開發區13項區域評估成果實現共享。
所謂“標準地”建設,即項目落地前,政府先進行土地平整,并配套實施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變“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這大大縮短了前期土地手續辦理期限,同時也能為我們爭取到至少兩個月的有效施工時間,更快推動了項目落地。”達拉特經濟開發區增量配電網綠色供電項目負責人劉繼全滿意地說。
工業和服務業顯風光,農業更是展風采。近些年,達拉特旗聚焦農牧業追趕跨越、農牧民增收致富,通過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品牌化提升,持續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日子“火”起來、村集體經濟“壯”起來。
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的智能育苗溫室(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恩浩 攝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產業要發展,種苗是基礎。對種植戶來說,春夏之交一直都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但在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的10000平方米智能育苗溫室內,卻不見農民彎腰插秧、施肥、澆水的忙碌景象,偌大的溫室大棚內,通過智能播種機自動化播種,只需5秒鐘即可制作完成一盤辣椒種子苗盤。
展旦召蘇木道勞哈勒正村黨支部書記劉世榮介紹說,去年,這處育苗溫室年出產秧苗3500畝,外銷1000畝,為周邊1100余戶椒農提供2500畝優質秧苗,實現經濟效益達1050萬元。“我們正在籌劃新建70000平方米的朝天椒育苗溫室,完工后可實現育苗能力20000畝。”劉世榮說。
這幾年,展旦召蘇木依靠獨特的土地、氣候資源優勢,逐步摸索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高附加值露天蔬菜發展路徑。“展旦召的朝天椒市場認可度很高,今年種植規模將達到7000多畝。此外,我們還通過統一銷售渠道,直接面向湖南建立起終端市場,將中間銷售環節的差價補貼給農民。”劉世榮稱,目前這里正在籌劃建設黃河“幾”字彎辣椒研究院,為全旗推廣種植朝天椒提供優質品種的同時,還能將每畝地種植成本減少200元,進一步為種植戶讓利。
去年,達拉特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億元,同比增長4.6%,經濟總量位居內蒙古103個旗縣市區的第10位,同時躋身中國西部縣域百強縣市第29位。這得益于旗委、政府近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走上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2023年第一季度,達拉特旗統籌推進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生產、促進投資、激活消費、增加收入,地方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實現良好開局,全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34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6:58.1:40.3,按照2020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2023年4月22日,內蒙古響沙灣沙漠越野車隊車手侯小軍在出征儀式后進行賽車表演。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志士惜日短,奮斗路正長。“不論是新能源的‘風光’,還是文旅資源的‘風光’,觀念一變天地寬,達拉特旗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會越走越風光。”張秀玲說,2023年達拉特旗將轉方式、調結構做細做實在日常,一季度已經實現經濟“開門紅”,對于“全年紅”信心十足。(記者于長洪、黃書波、王靖、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