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2”號11月8日電 記者手記:最極有遠行——“雪龍2”號起航后的兩三幕
新華社記者周圓
碼頭逐漸被壓進海平線,視野里船只一艘艘減少。蒼茫大海上,“雪龍2”號獨自耕浪前行。
成長、責任、求索,起航后船上的一幕幕,印證著由中國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伍的本色。
最年輕隊員的渴望
11月8日,水手杜祥磊(右)和大副陳冬林在“雪龍2”號駕駛臺值班。新華社記者 周圓 攝
11月1日上午,隨著兩艘拖輪掉頭回港,“雪龍2”號加速駛向出海口。飛行甲板上,隊員們紛紛掏出手機,利用最后的信號與家人告別。
“要吃早飯”“多穿衣服”“和大家好好處”……甲板一角,杜祥磊抿著嘴角不停點頭,回應著家人的聲聲叮囑。出生于2002年的他司職水手,是此次考察隊里最年輕的隊員。其他隊員見狀,路過時總是不忘拍拍他的肩膀,是慰藉,也是鼓勵。
最極有遠行,百感攢羈臆。航程約3萬海里、歷時5個多月,遠離祖國與親人,如何面對萬千思緒、應對大海的磨煉,考驗著每一名隊員。
兩天后,再見杜祥磊時,他正在駕駛室值班。瞭望、執行駕駛員行船命令……條理清晰、應對自如,儼然一位經驗老到的水手。
“作為一名水手,沒有比護航大家去南極更神圣的事了!”中國南極考察近40載,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水手。入職這1年來,杜祥磊聽過無數關于他們的故事,也親眼目睹過中國去南極次數最多的“水頭”吳林指導大家裝貨、配貨,嫻熟的專業技能和雷厲風行的作風令杜祥磊敬仰。
杜祥磊毫不掩飾自己的壯志——渴望成為吳林那樣的水手。
但眼下他卻有更為現實的目標,“這個航次多向搭班的大副學習操作技巧,以后還要向老水手學學除銹刷漆、裝貨卸貨、查驗安全……”他掰著指頭細數著需要學習的技能,頓了頓,最后補了一句“要學的還很多”。
所有人期待“圓滿完工”
11月7日,執行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在行駛途中。新華社記者 周圓 攝
起航后第二天,船身搖晃幅度增大。大部分隊員不同程度出現暈船癥狀,邁出的腳不知會落在何處。
“管道是半成品,還沒組裝,卸貨后要抓緊”“做完一定要把水吹干,否則明年都凍住”……迂回晃蕩的住艙內,時常傳來類似的討論聲。
“雪龍2”號上有60余名來自中鐵建工集團的隊員,他們肩負著建設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的重任。目前,物資的定制加工、預拼裝、檢驗查收等工作已經完成,只等12月中旬抵達南極,開展卸貨和安裝工作。
“預計60天左右完成建設任務,但是南極施工窗口期短,這是很大的挑戰。”中鐵建工“雪龍2”號帶隊隊長王世明介紹說,新考察站所處的區域是南極氣候環境最惡劣的地帶之一,超強、超干、超冷的風,將給工程建設帶來巨大難度。頻繁的氣旋和漂移的海冰影響航行安全,也增加了航渡時間的不確定性。
做最壞打算、謀萬全準備。隊伍稍事休整后,王世明就召開技術研討會,針對施工中的難點和重點逐一討論。
“我們集團約20次遠征南極都圓滿完工,這次有信心確保如期完成任務。”王世明話語篤定。
所有人都期待又一個“圓滿完工”。
南極大學開班了
“我們這所大學不收學費,向所有隊員開放。”7日下午,考察隊副領隊魏福海的一席話,拉開了南極大學“雪龍2”號分校正式運行的序幕。
開辦南極大學是我國南極考察的一項傳統。歷次南極考察隊都匯聚著來自極地科研、技術、運行管理等領域的優秀人才。南極大學通過專題報告、知識講座、專題研討甚至脫口秀等方式開展教學分享,內容包括專業知識、政治歷史、實用技能等,旨在普及南極科學知識、傳播南極文化。
此次南極大學主校設在“雪龍”號,由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隊領隊、首席科學家張北辰擔任校長。在學習期末,出勤率達標的隊員將獲得具有紀念意義的“畢業證書”。
南極大學還有一大作用是豐富隊員們漫長的旅途生活。
“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文娛活動,希望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圍。”“雪龍2”號綜合隊隊長房吉闖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