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22日電? 題:貴州鱘魚向南“游”
新華社記者楊欣
“從前賣鱘魚,一條一條賣,養個一兩千條賣不完。現在一車一車發,一年賣個百八十萬斤,不成問題。”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鱘魚協會會長張翠蘭看著養殖基地內活蹦亂跳的鱘魚,頗有感慨。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一鱘魚養殖基地,工人正在將鱘魚捕撈上岸。(石洪波 攝)
1999年,張翠蘭拿到了編號為0001的馴養繁殖許可證,成為貴州最早的鱘魚養殖戶。
嘗試之初,鱘魚市場并沒有那么好。“保護動物能吃?”“這么大該咋吃?”張翠蘭時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鱘魚烹飪時頗為講究,因此只能在飯店推廣,“進一家飯店賣一條,很難進入家庭餐桌。”張翠蘭說。
省外的市場最早萌芽在兩廣地區,“2015年左右我們開始為廣東、廣西的飯店供貨。”眼看市場漸開,后因疫情鱘魚價格暴跌。“原本每斤十幾二十塊的價格,跌到七塊左右。”張翠蘭急壞了。
轉機出現在廣州市荔灣區與惠水縣確立結對協作關系之后。2021年9月,在廣州市協作辦、荔灣區的多方協調下,惠水縣2000斤鱘魚進入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
“我們在市場講解鱘魚做法,宣傳鱘魚價值,很多人開始嘗試將鱘魚端上家庭餐桌。”張翠蘭說。另一方面,她也開始嘗試鱘魚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鱘魚肉松、魚子醬、魚頭湯,現在我們的品類豐富,廣東一天的出貨量能達上萬斤,今年國慶期間銷售額達到100多萬元。”
貴州鱘魚一路南“游”,并未止步于國門。
走進位于荔波縣的貴州珠江源特種魚養殖有限公司基地內,十幾名工人正忙著將肥碩的鱘魚捕撈上岸,公司總經理耿志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已向老撾出口了近200噸活體鱘魚,等天氣轉涼方便運輸,還有一批訂單將發往東南亞。
2020年開始,黔南州多家養殖企業順利完成企業出口登記備案,打通出口通道。當年底,耿志前公司的3000多尾鱘魚出口到越南。
貴州省平塘縣貴州立大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內,工作人員準備將活體鱘魚打包出口。(何明珠 攝)
“我們成立了鱘魚協會,抱團發展先后出海,每家一年的出口量都在兩三百噸左右。”耿志前說。
經過多年發展,貴州鱘魚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貴州冷水魚的一張亮麗名片。“未來我們也會保持深加工和擴市場兩條腿走路,讓貴州鱘魚‘游’向更多的地方。”張翠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