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亚91,男女又色又爽又爽视频,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01 10:02: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15年,“中國速度”從京津城際奔向世界

字體:

  鐵軌遠端車燈亮起,一列從北京駛來的“復興號”列車緩緩駛入天津站站臺。盛夏的風恍若帶領乘客回到15年前,高鐵初次在此停靠時那令人激動不已的時刻。

  2008年8月1日,我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開通運營,自此,隨著高鐵線路串珠成線、連線成網,中國人民也開始在創新制造、便利生活的“高速軌道”上奔馳前行。

  15年來,京津城際提速擴容,拉近了京津兩地距離、帶動周邊多個城區更新發展,更加速了人才流動、生活相通,使科技創新成果頻頻涌現。

  15年后的今天,中國高鐵不僅已在國內四通八達,運營里程增加到4.2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制造”與對外合作的亮麗名片。

  30分鐘,京津城際見證高鐵技術飛躍

  京津城際“15歲生日”對今年47歲的火車老司機張巖而言意義非凡。經歷了從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速鐵路全歷程的他,至今記得2008年8月1日當天作為京津城際首發司機之一的感覺。

  “從前機車內冬寒暑熱,藍色的制服總被機油蹭得臟兮兮、黏糊糊的。如今,慢吞吞的機車換成了疾馳的高鐵,揮汗如雨的‘體力活’變成了不少孩子向往的好職業。”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機務段動車組司機張巖說,身處其間,他在舒心之余更感自豪。

  30分鐘就能實現“京津通勤”,“速度快”是不少旅客對高鐵的“第一印象”。“京津城際剛開通時,不少乘客都喜歡湊到窗邊看飛馳而過的風景,還常常用手機拍攝記錄列車顯示屏上的時速。”天津客運段京津城際車隊列車長張瑩回憶道。

  運營速度提升是高鐵技術進步的一個側面。參與了秦沈客運專線、京滬高鐵與京津城際研究設計工作的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胡敘洪說,我國高鐵的“科研攻關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初。

  1994年,廣州至深圳準高速鐵路投入運營,最高運營時速達160公里;1997年至2007年,中國鐵路完成六次既有線大提速;2003年,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的秦皇島至沈陽客運專線投入運營,為高速鐵路建設進行了技術和人才儲備……

  “隨著速度一步步提升,我們積累了大量鐵路基礎設施、軌道平順性、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基礎數據,為隨后高鐵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胡敘洪說。

  2018年京津城際運行十周年之際,線路運輸主力全部升級為“復興號”,全線時速調整為350公里,平穩程度、旅客出行體驗再次“升級”,極大緩解了旅途的疲乏勞頓。

  “復興號”可以滿足更為復雜多樣、長距離、長時間、連續高速運行等需求,也在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上大幅提升。天津動車客車段天津動車運用所技術組組長杜競舟說,“復興號”整車設計使用壽命達到30年,行駛阻力也比“和諧號”動車組降低了7.5%到12.3%。

  15年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首創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土建工程建造技術,到創新聯調聯試、系統集成技術,京津城際的起步與變遷始終與中國高鐵技術的發展緊緊相連。

  構建完整的鐵路建筑信息模型(BIM)標準體系,首次形成高速鐵路的“數字孿生”;建立中國標準接觸網技術裝備體系(CRCS),實現高速鐵路接觸網運行狀態的動態監測及故障預警;天津供電段推出基于點云技術的電氣化鐵路限界測量系統,可快速對測量區段接觸線磨損狀態智能分析評估……自“起跑”以來,中國高鐵技術不斷創新發展。

  在技術支撐下,目前中國高鐵基本解決了客運高峰期運力短缺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7.7億人次,日均開行旅客列車9311列。

  創新無止境。一路走來,與高鐵技術“同成長”的胡敘洪已投入了新的研發項目中。“下一個研究重點是時速600公里磁懸浮高鐵!”他笑道。

  4.2萬公里,雙城生活點燃“高鐵經濟”引擎

  夜幕之下,燈火漸漸從鐵軌兩側聯結成串。看到熟悉的風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清站站長姚冰知道,再有幾分鐘,自己乘坐的京津城際列車就要抵達武清站了。

  坐落于京津之間的武清站,曾是京津城際唯一經停站,也是透視高鐵經濟的一扇“明窗”。

  今年是姚冰來到武清站工作的第12年。“剛到這里工作時,武清站日均發送旅客僅3000多人次;而現在每天我們要發送旅客近萬人次,是之前的三倍左右。”

  姚冰初來時,站區周邊只有幾處零散的樓盤,配套商圈、生活設施還沒有完全建成;隨著交通更為暢通便利,不少在北京工作的居民來到武清生活,拉動多種消費業態在周邊落地聚集。為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武清站也在2014年擴建,站房面積增加至4400多平方米。

  與站房一街之隔的天津佛羅倫薩小鎮,已成為武清區與天津市一張重要的“商務名片”。

  從小扎根武清、在區內“新商圈”專項工作指揮部就職的袁喜偉說,目前天津佛羅倫薩小鎮、V1汽車世界、創意米蘭時尚生活廣場三個項目每年可吸引約1000萬人次到訪。“京津城際經停的短短幾分鐘讓武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到江蘇鎮江出差時,不少當地人都對天津武清耳熟能詳。”他驕傲地說。

  據介紹,立足交通及區位優勢,今年以來,武清區多次赴京招商推介,新簽約北京重點投資項目80個、預計投資284.72億元。上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486萬人次,營業收入22.4億元。

  近年來,隨著京津城際停靠、駛入的站點增多,越來越多居民過上了“雙城生活”,北京、天津市區及天津濱海新區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北京研發、天津制造”的科創產業鏈協同模式在高鐵紐帶之下加速形成。

  2021年5月,致力于多領域智能交互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北方人才市場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資建立起天津北方漢王科技有限公司。自此,公司董事長李志峰來到了渤海灣畔的“創新策源地”,在京津之間往返更為頻繁。

  “乘坐高鐵從北京南站到天津站30分鐘、到濱海新區也僅需一小時左右,和之前我們在北京市內開車通勤的時間差不多,便捷的交通對兩地人才交流以及企業發展起到了助力作用。”李志峰說,目前公司內20余名員工主要來自京津兩地,有數位已經落戶到園區周邊。

  今年7月1日起,中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其中京津城際每日增加3.1萬個高鐵座席,運能大幅提升。

  “交通互聯互通促進了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加快了科技協同創新的步伐。如今,京津之間的項目、人才、資金得以充分交互,每天在這條路上穿梭的不僅是高鐵,更是思想和創造的火花。”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劉道剛說。

  改變不只發生在京津之間。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2023年,全國鐵路預計投產新線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鐵投產新線2500公里。

  到“十四五”末,中國高鐵網將覆蓋98%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像京津兩地的百姓一樣在區域內過上“同城生活”。

  從促進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到實現西南地區客暢其行的夙愿,高鐵大幅拉近時空距離、釋放“同城效應”,加快了城市群發展,也改變了不少年輕人的工作方式。

  “有了高鐵,旅行時間普遍大幅壓縮,‘千里江陵一日還’成為現實,‘坐著高鐵看中國’已成為人們旅行生活的真實寫照。”天津站客運車間業務指導李瀛說。

  15年,走向世界共享“高鐵名片”紅利

  在國內,覆蓋不同速度等級,能夠適應高寒、高原、熱帶等復雜氣候和環境的動車組列車為人民群眾搭建起出行“新時空”;在海外,代表中國高端制造水平的高鐵也走出國門,在我國與更多國家之間架起友誼之橋。

  今年6月,中國企業設計制造的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運行時速首次達到350公里,標志著雅萬高鐵已達到設計速度標準,實現了聯調聯試階段性任務目標,預計將于8月按期通車。

  雅萬高鐵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旅游名城萬隆,全長142.3公里,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建設項目,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標準“從無到有”、技術“從有到優”,背后是一代代鐵路人的汗水與智慧。

  國內高鐵運行速度快、密度也較高。為更好適應我國的高速鐵路運營環境和條件,京津城際開通10周年之際,由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等設計生產的列控系統、聯鎖系統、CTC系統等信號設備“集體亮相”,控制更加高效精準,故障點也隨之減少。

  技術“火花”點燃了標準體系創新的“系列反應”。天津電務段天津城際高速車間主任李斌說,經過不斷摸索,天津電務段為道岔、軌道電路、電纜等設備制定了新的維修周期、內容和值班人員一日作業程序,參與編寫了《高速鐵路信號崗位培訓教材》等一系列標準與書籍。

  “這不僅為后續京滬、津秦等高鐵線路的維護提供了參考借鑒,更進一步推動了高鐵維修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進程,為走出去奠定基礎。”李斌說。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在國際交流合作中,不少從京津城際鐵路線上走出的技術專家也帶著中國標準、中國技術走向世界,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制造業的最新紅利。

  近年來,僅北京高鐵工務段就已派出22名職工,參與到雅萬高鐵介入、運維工作中,把中國高鐵工務養維理念和方法帶到了印度尼西亞。

  “中國參與建設的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亞吉鐵路、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等基礎設施項目,為改善當地民眾交通出行條件、推動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力量,獲得了所在國政府和當地人民的高度評價。”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文健說。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授之以漁”,通過魯班工坊等國際合作項目,為世界各國培養高鐵技術人才。

  “20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經歷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創新的技術歷程,在學習參考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苦練內功’。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自主的高鐵知識產權與標準體系。”胡敘洪說。

  正當青春年,馳騁海陸間。經過多年創新實踐,中國成功建成并運營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鐵路網,高鐵已成為中國亮麗的國家名片和自主創新的成功范例。

  “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進高鐵技術攻關,向更加高速、智能、綠色的方向發展,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讓中國高鐵更好走出去,助力當地產業發展、造福當地民眾。”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說。(記者李鯤 劉惟真 齊中熙 丁靜)

【糾錯】 【責任編輯:王頔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977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