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山西運城,遠方的游人會猜想:是好運之城,行大運之城?而當踏上這片古老的土地,徜徉于湖光山色的鹽湖兩岸,定會豁然開朗。
運城,一座因鹽而生、因鹽而興的城市,因“鹽運之城”而得名。鹽,是這座城市的密碼。有著4600年開采歷史的運城鹽湖,留下了史前時期中華先民的采鹽、生活痕跡,秦漢后成為重要的財稅之源,近代以來工業用鹽一度領跑全國。
“退鹽還湖”“還湖于民”,全面推進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新的時代賦予古老鹽湖再次綻放的機遇。
與“鹽”相依
5月的運城,熱意濃濃。站在運城鹽湖岸邊的高坡上,目之所及,一望無垠的鹽湖又呈現出色彩斑斕的美景。運城市民劉沛然說,到了盛夏季節,鹽湖色彩更加亮麗,紅似綢緞、碧如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塊塊調色板,非常壯觀。
位于跨湖大道的中段,一塊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大石碑處,是鹽湖的一處觀景平臺。站在平臺遠眺,池面遼闊。傍晚時分,這里成了人們唱歌跳舞、休閑納涼之地,駐足觀景的到訪者多會拿出相機拍照。
運城鹽湖,古稱河東鹽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總面積約13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于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時期。山出海走,大量含鹽類的礦物質匯集在這里,經過長期的沉淀蒸發,形成了天然的鹽湖。
“中條山就是鹽湖的命脈所在?!焙訓|池鹽博物館館長潘海珍說,運城鹽湖位于中條山腳下,年復一年來自中條山的南風,可以將鹵水產生的水蒸氣不斷驅走,同時促進鹵水的波動,增加鹵水承受陽光暴曬的面積,加快蒸發促進池鹽結晶。
遠古時期,舜帝巡視運城鹽湖時曾撫琴吟唱《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意思說是南風吹吧,可以帶走我們的憂愁;南風來得真及時,可以帶給我們財富。
“南風起,鹽始生?!迸撕U湔f,南風指從中條山吹下來的落山風,也被稱為“焚風”“薰風”。在空氣下沉的過程中,每降低100米,溫度就會升高0.6攝氏度,并且空氣的相對濕度不斷降低,所以這樣的風非常炎熱干燥,也只有這樣的風才可以孕育成鹽?!赌巷L歌》反映的是河東鹽池借助南風產鹽的客觀事實,概括了運城鹽湖獨有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鹽,是運城這座城市的基因和密碼。“運城沒有鹽池的存在,就不會建城;而運城鹽池沒有運城這個城市,也難以統管?!痹诤芏噙\城人看來,運城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始終與河東鹽池息息相關,可以說,運城因鹽而興、因鹽建城、因鹽得名。
運城,春秋時期被稱為“鹽氏”,漢時設司鹽都名曰“司鹽城”,元太宗因運城鹽湖惠澤天下而賜名為“圣惠鎮”,元末始建城郭名為“鳳凰城”,后來又因“鹽運之城”而最終更名為“運城”。位于運城市的河東池鹽博物館,記錄著這座城市與鹽的不解之緣。歷朝歷代都在此設立機構,專門管理鹽政,包拯、歐陽修等能臣廉吏都曾在此署理鹽政。
運城鹽湖有著4600年的食鹽開采史和70年的無機鹽開發史。運城市河東鹽文化研究會理事尹冰告訴記者,歷史上,人類在產鹽過程中把鹽湖隔成一畦一畦的,因采用“墾畦澆曬法”產鹽,運城鹽湖被分成了大小、形狀不一的小湖,星羅棋布。每塊小湖由于鉀、鈉等成分濃度不同,以及湖中鹽藻、鹵蟲的繁殖,在高溫和強光作用下,就形成了“七彩鹽湖”的奇觀。
河東池鹽博物館從事解說工作的支迎慶說,現在外地人來運城,他們都會推薦看看鹽池,那里很美?!霸谶\城人眼中,運城不僅是一座與鹽結下不解之緣的城市,更是一座高顏值的鹽運古城。”
永不“鹽”棄
“天下之賦,鹽利居半。”作為古代重要的經濟命脈和稅收大宗,鹽歷來被視為“國之大寶”。相傳,為爭奪鹽池,黃帝與蚩尤在此大戰。在與鹽湖相守的中條山里,始鑿于西周初期的虞坂古鹽道至今保存著鹽運留下的車轍印。沿著鹽池,還能見到鹽池禁墻依勢起伏的殘墻斷壁。到漢代,河東池鹽就遠銷豫、魯、冀、甘、陜等地,河東池鹽成為封建國家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
至今,在中條山北麓還有約8公里長的古鹽道,青石路上深深的車轍印訴說著昔日的繁華。平陸縣張店鎮文化站原站長張合成說,從春秋時代起這條古鹽道就是運城池鹽運往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才廢棄。
潘海珍說,運城鹽湖早期制鹽靠“天日曬鹽,自然結晶,集工撈采”,到唐朝形成“墾畦澆曬法”,又叫“五步產鹽法”,大大提高了鹽的產量和質量。在河東池鹽博物館,從一張唐代河東池鹽行銷圖可以看到,當時河東池鹽銷往22個州府,輻射華北、西北、中原地區。唐代宗大歷年間,河東鹽池年稅收約占全國鹽利收入的1/4,全國財政收入的1/8。為防止盜鹽走私,保護稅收,唐朝時就在鹽池周圍修筑了禁墻的雛形——“壕籬”來保護鹽池。從明成化十年(1474年)起,又修筑了周長116里的禁墻,主要是防止偷盜私鹽。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加大了對運城鹽湖的保護與利用。隨著海鹽、井鹽的大量開發,20世紀80年代開始,千年鹽湖逐步停止生產食用鹽,轉向開發芒硝、無水硫酸鈉等化工產品。在“80后”運城市民張凱的記憶里,兒時的鹽湖周邊有許多鹽化老廠,冬天的時候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就在鹽湖灘上產硝,感覺這就是一個工業生產基地。
運城鹽湖的無機鹽系列和洗滌劑系列產品也曾輝煌一時。1996年,運城鹽化局被認定為“中國最大的無機鹽工業基地”。南風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產品在國內外受到青睞,奇強品牌日化產品連續四年位居全國銷量第一。
但品種單一,再加上民營企業群雄并起等原因,這里生產的日化產品已告別了它輝煌的歷史,但圍繞鹽湖的產業轉型卻沒有止步。近年來,千年鹽湖正在向生態保護、風貌重塑、產業轉型、全域旅游的“綠色發展”轉變,加快建設全國知名文旅康養示范區和國際旅游目的地。
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主任孫冬青說,現在鹽湖范圍內,除了用于展示古法產鹽的一小塊產鹽區,將不再有任何工業生產。運城市副市長刁海鵬介紹,在鹽湖的生態鏈中,鹵蟲是關鍵一環。鹵蟲吃湖里的杜氏鹽藻,天上的飛鳥吃鹵蟲,鳥類的代謝產物等又反哺給鹽湖,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體系。“鹵蟲作為生態養殖的一個項目,每年產值有2000多萬元?!?/p>
“生態鹽湖”
驅車行駛在鹽湖北岸的濱湖大道,不經意間會被一處景致吸引——“鹽化工業遺址”六個大字被彩虹色裝點,背后的煙囪和廠房顯得格外有年代感。
一位退休職工介紹,這里是原運城鹽化元明粉分公司所在地,老運城人習慣叫它鹽化四廠。如今,經過重新粉刷的外立面,新建的木質棧道、涼亭、綠地,以及高處的觀景平臺,見證著一個老廠區的綠色新生。
“千年鹽湖正在向生態保護、風貌重塑、產業轉型、全域旅游轉變。”孫冬青說,長期以來,由于運城鹽湖資源豐富,大量乃至過度開采,工業污染、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對這里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損害。
進入新時代,運城市堅持高標準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重,減少工業開發、礦產開發,大力恢復“湖”的本來面貌,把運城鹽湖從礦區、工業區變為生態保護區、旅游打卡地,為鹽湖長遠可持續發展預留了資源空間。
按照“生態優先、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的原則,2020年9月,運城市全面停止鹽湖范圍內的工業生產活動。2021年3月,運城市政府與山西焦煤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加快推進工業企業退鹽還湖、退城入園等工作。2022年5月,運城市收回了鹽湖禁墻以內和鹽湖周圍湯里灘、鴨子池、北門灘和硝池灘的土地使用權。截至目前,已關停搬遷了鹽湖周邊工業企業15家,正在推進廠區實物核對、資產評估、建筑物拆除、遺址改造等工作。
與此同時,當地制定出臺《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運城市鹽湖保護條例》等,把鹽湖治理作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持續加大鹽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
孫冬青說,如今的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就是在原鹽化局彩印廠的舊址上改建的。自2010年成立以來,這一機構擔負著多重職責,包括鹽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問題研究,擬定區域內有關生態保護和修復及適度開發利用方面的規劃編制,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及文旅綜合開發利用,區域內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進對外合作、投資融資、人才交流工作等。
環湖綠化、水系治理、山體修復,隨著生態修復治理的深入,鹽湖的自然濕地風貌逐漸恢復,截污防洪能力有效提升。今天的運城鹽池,已成為創建黃河流域(山西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區域之一。
運城鹽湖經過近年來的治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目前共記錄鳥類大約205種,常見的有反嘴鷸、火烈鳥、天鵝、大鴇等,還有檉柳、蘆葦、堿蓬草、蒿草、二色補血草、鹽角草等特色植物資源30余種。
“近十年來,我們在這里拍到的鳥類種類越來越多,鹽湖生態的改善無疑是吸引它們的重要原因?!边\城市攝影愛好者張衛平說。
為了維護好治理效果、守護好候鳥棲息地,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成立了巡護隊?!瓣犖橛?0人組成,不間斷地對鹽湖周邊進行巡視,預防和制止非法捕殺鳥類、傾倒垃圾、亂砍濫伐等行為。”巡護隊隊員閆淼說。
在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的中條山鹽池地質館、生物多樣性館、中條鹽池資料陳列館等展館,陳列有中條山和鹽湖的動植物標本,還能看到鹽湖中的鹵蟲、堿蓬草等特殊物種。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副主任關妍說,中條山和鹽湖生態系統多樣性,需要我們加強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強對中條山和鹽湖生態系統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2023年初,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和山西大學合作開展的鹽湖生態環境本底調查與研究項目啟動?!绊椖繉辂}湖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提供理論支持。”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郭東罡說。從中條山和鹽湖的誕生,到各種古老而神秘的藻類,從一億年前光合作用下的原始生態系統,到“七彩鹽湖”的形成,以及火烈鳥、天鵝、大雁、黑鸛等鳥類的棲息習慣……多年來,經郭東罡編寫和指導的關于鹽湖生物多樣性的著作與論文已有30余篇、近百萬字。
可“鹽”可甜
順著濱湖大道,沿途綠植整齊有序,村莊煥然一新。在鹽湖東南角的東郭鎮蚩尤村,一條新建的“彩虹路”延伸開來,路邊不時有騎行和自駕游愛好者經過。77歲的毛德清是一位“老鹽化”職工,他平時喜歡在環湖綠道騎行?!霸邴}化工作了一輩子,沒想到過去工作的地方能這么漂亮。”毛德清說,現在湖邊植物茂盛,還經??吹剿B從湖面飛過。
“經過的這條路也是鹽湖的堤埝,是過去鹽化工業生產時期的運輸道路,如今已經從泥濘的土路改造成了干凈整潔的綠道?!本o鄰鹽湖的蚩尤村黨支部書記李軍說。
對于鹽湖生態環境的變化,沿岸的村民更是深有感觸。蚩尤村村民曹涑盛回憶,過去化工開采嚴重的時候,“遇到刮風的天氣,沿湖的住戶都不敢開窗戶,芒硝的白色粉末隨時就吹到屋里了?!?/p>
如今在鹽湖周邊村莊,不少人開起了農家樂、飯店、采摘園,吸引過路的游客駐足停留。
李杰是北京鄉遇旅游發展公司的總經理,家鄉就在鹽湖北側的劉范村,周邊環境的改善、便利的交通等區位優勢,促成了“鄉遇劉范·民宿藝術村”的建設。
如今,這座村莊的部分業態已投入運營,包括民宿、露營、火鍋、品茶等店鋪,成功在社交平臺走紅。“背靠著中條山、面朝寬闊的鹽湖,傍晚的風從山間吹過,在高處遠眺七彩鹽池,太愜意了!”一家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李智慧說,一天前,他們從臨汾來此開展團建活動。
“鹽湖雖然停止了工業生產,但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仍然很多,特別是文化、旅游、生態資源的融合發展。”刁海鵬說,這幾年,通過舉辦池鹽文化旅游周、環湖自行車賽等活動,鹽湖逐漸成為市民親山親水親自然的好去處和外地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運城市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和“五一”期間,有70多萬游客來鹽湖觀光游覽,旅游綜合收入1800余萬元。
“不僅僅要繼續深挖旅游資源,下一步還要讓鹽湖獨特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資源一代代傳承下去?!睂O冬青說。
幾千年鹽運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池鹽文化,留下了以鹽池禁墻、虞坂古鹽道、池神廟等為代表的文保單位和以“五步產鹽法”、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名人文化為代表的非遺傳承。
河東鹽文化研究所所長咸增強認為,對池鹽文化的保護,要特別重視鹽商、鹽化工業的一些遺跡、遺址,因為它們所蘊含的鹽文化元素正是運城特有的標識,是運城之所以為運城的重要歷史佐證。
2021年6月,“曬鹽技藝(運城河東制鹽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東鹽法備覽》記載,五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運城鹽湖發現并食用鹽。這一技藝又稱“五步產鹽法”,出現于隋末唐初,核心步驟包括集鹵蒸發、過籮除雜、儲鹵、結晶和鏟出,是鹽業生產技術發展的重大進步。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漢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稱,“五步產鹽法”為“中國古代科學史上的活化石”。
運城市鹽湖生態保護與開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正在計劃重新“拾起”這一古法制鹽技藝,將其打造成一處旅游景點,讓這項寶貴技藝傳承下去。
榮光與未來
被攬入黃河臂彎里的運城,古稱“河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流傳著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的傳說,留存有永樂宮、后土祠、解州關帝廟等歷史遺跡,孕育出關羽、王勃、柳宗元、關漢卿等文武俊秀。
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衛龍說,全市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數量超過了10個省份,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主題公園”。
成立于2013年的運城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3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675件(套)。館內的“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等展廳,從人類起源、中華文明的發展到一個個歷史文化遺跡,講述著這座古老城市的嶄新價值。
從河南三門峽前來參觀的游客楊波駐足在西陰遺址展臺,觀看這個榮獲“百年考古大發現”的文物的簡介?!皼]想到半個蠶繭和石雕蠶蛹,能為研究中國絲綢起源與傳播做出這么大的貢獻?!彼潎@道。
距今約4500萬年的“世紀曙猿”化石,把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動搖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論斷;西侯度遺址是我國最古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將人類用火的歷史提早到243萬年前;榮獲“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冶銅鼓風嘴,說明早在3600年前河東先民已開始銅的冶煉。
“這些歷史遺跡和文物,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了重要支撐?!毙l龍介紹說。
一個“盬”字,半部河東史。《說文解字》里講“盬,河東鹽池也”。在一張虞坂古鹽道的照片上,展現了開鑿于西周時期、河東池鹽運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在距離運城博物館6公里外,緊鄰鹽湖北岸,嵌入古城墻的河東池鹽博物館頗具特色。館長潘海珍介紹,博物館位于修復后的鹽池中禁門遺址墻體空間內,是中國唯一一座全面展示古老池鹽文化的專業博物館,于2021年11月開館。
河東池鹽博物館總布展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展出以“鹽文化”為核心的文物、雕塑等,通過鹽池形成、歷史演變、鹽池產鹽等內容,集中展示運城五千年的鹽文化。
正在館內參觀的市民郭亞琴說,自己曾經是原鹽化局彩印廠的一名保管員,從小和父輩就在這一片區域生活,見證著從工廠到博物館、景區的變遷?!斑@是我第三次參觀了,這次兒子從外地回來了,帶他來看看,講講過去的故事。”她說。
潘海珍說,河東池鹽博物館專門打造了一處知盬學堂,舉行了各式各樣的研學活動?;顒蝇F場,20多位小學生在體驗區,換上漢服,化身為一個個“小鹽工”,親自體驗“拓印”“鹽雕”的樂趣。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焙⒆觽兗w朗誦《南風歌》,瑯瑯書聲回蕩在展廳里。(記者魏飚、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