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4月30日電(記者侯文坤)洞里穿、橋上行、云中飛……乘列車沿宜萬鐵路穿行在武陵山區的崇山峻嶺間,旅客總會被沿途的秀美風景所吸引,但少有人知道,在兩側高聳的峭壁上、幽暗的鐵路隧道里,常年有一群人默默守護著這條鐵路的安全暢通。“五一”假期前夕,記者走進武陵山區腹地,探訪大山深處的“守路人”。
他穿壞20多雙登山鞋
湖北恩施的大山間,伴著動車穿山洞、越山谷的呼嘯聲,幾個黃色身影在懸崖峭壁間格外顯眼。
這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宜昌綜合維修段恩施橋隧車間巡山工魯朝忠和工友們在巡山,查找、清除那些可能威脅到鐵路安全運行的危巖落石。
魯朝忠(右一)和工友攀爬巖壁巡查危石。新華社發(彭琦 攝)
宜萬鐵路穿越武陵山脈,喀斯特地形顯著,遍布巖溶、暗河等不良地質,橋梁、隧道里程占總長74%,被業界稱為“橋隧博物館”。“沿線山高壁陡、河谷深切,鐵路兩旁大山上的巖石風化后,經風吹雨淋,隨時都有可能松動脫落。”魯朝忠說。
他所在的巡山工區承擔著宜萬鐵路沿線207座大山的危石巡查任務。日常工作就是爬山,察看山體變化,記錄和處理危巖落石。清理崖壁上的危石時,魯朝忠常常要綁上安全繩,懸在半空中,用電鉆把石頭鉆出裂縫,用錘子、撬棍剝離石塊,然后把石塊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五一’假期,宜萬線每天有104對列車經過這里。”魯朝忠說,只要鐵路是安全的,旅客是安全的,再危險的事情我們也要去做。
這個時節的武陵山區,滿山蒼翠,綠意盎然,但魯朝忠無心欣賞。49歲的他自宜萬鐵路通車就來到這山中,他巡山2萬多公里,穿壞了20多雙登山鞋,發現、建檔各類危石824處。
危石或懸在崖邊,或立在山尖,這些地方荊棘密布、人跡罕至。魯朝忠和工友們用砍刀、斧頭開出500多條巡山路,有的坡度在70度以上,有的甚至近乎垂直。路上,他們還要背著30多斤重的防護繩索、電鉆、蛇藥等物資。
他在隧道夜行近2萬公里
凌晨,宜萬鐵路龍鳳壩隧道內伸手不見五指。唐佳和工友們打開手電筒,目光隨著一個個光圈在隧道頂部、兩側墻壁和軌道上移動。眼睛疲了,就緩幾秒鐘繼續檢查。
32歲的唐佳是恩施橋隧車間檢控工區的工長,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在宜萬線上。他無數次在凌晨時分,行走在漆黑的隧道里和大橋上,像啄木鳥給大樹除病害一樣,找出鐵路沿線的安全隱患。
唐佳測量隧道墻壁裂紋大小。新華社發(聞子豪 攝)
“隧道內的結構容易發生變化,隧道內兩側墻壁、拱頂的混凝土容易開裂,若有碎裂石塊掉落在運行的列車上,后果嚴重,這些都是檢查的重點。”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檢查錘,唐佳緩緩前移,“發現問題,輕的要當場處理,嚴重的要詳細記錄下來,作業結束后向車間匯報,集中整治。”
一些不應有的水漬、一些不該出現的石塊,往往對應著隧道滲水、掉塊等問題,這些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任何一點小病患都不能忽視,才能確保旅客行車安全。”幽深的隧道中,陪伴唐佳的是自己的腳步聲和偶爾響起的檢查錘的敲擊聲。
每個月,唐佳和工友都要完成23座高風險隧道和1座特殊結構橋的巡查,往往是凌晨出發,走到天亮。工作十年來,他巡查近2萬公里,發現隧道拱頂滲水、襯砌開裂、掉塊等影響行車安全的重點病害70多處。
“每天在深山隧道里走這么長的路,累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唐佳說:“我們只是在盡自己的職責,離鐵路近些,心里才感到安穩、踏實。”
他每天盯著一塊石頭
在宜萬鐵路1204公里處的榔坪1號隧道出口旁邊,一間藍白相間的活動板房藏在青翠之中。因隧道出口正上方有一塊體積較大的危石,這里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唯一的一處一級防洪重點地段,需要24小時值班看守。
今年4月中旬入汛之前,恩施橋隧車間巡山工區的涂宸浩又來到這里,成為“守石人”。在每天的9時、16時,他都會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爬到5個觀測點,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山體危石情況。
涂宸浩與即將經過看守點的列車司機通話。新華社發(聞子豪 攝)
“一旦發現有石塊掉落鐵路,或發生山體滑坡,我們要及時向列車發出紅燈信號,將其阻止在危險區域以外。”涂宸浩說,看守棚里,還有4塊電腦顯示屏連接著安設在危石旁的監控儀,在列車到達防洪點之前,司機會通過聯控電話與值守人員取得聯系,確認安全后才通過。
上山巡查、視頻盯控、車機聯控……涂宸浩每天忙不停。“看的是危石,守的是安全。”以山為家,與石為伴,31歲的涂宸浩已習慣這樣的生活。
說話間,一列動車飛馳而過,瞬間又隱沒在大山中。
參與:余凌云、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