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題:擦亮“心靈的窗戶” 關注國民眼健康——聚焦第27個“全國愛眼日”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董瑞豐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健康涉及全年齡段人群全生命期,是涉及民生福祉的公共衛生問題。
全國青少年近視率處于高位、白內障手術覆蓋率有待提升、眼科醫療資源總量有待擴充……6月6日第27個“全國愛眼日”之際,眼科專家建議,關注“一老一小”患者及重點眼病,進一步加強我國眼科醫療資源建設。
杜絕“小眼鏡” 從減少近距離用眼做起
“小眼鏡”問題時常讓家長們憂心忡忡。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生要求》《0~6歲兒童眼保健及視力檢查服務規范(試行)》等多項文件,為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保駕護航。但我國近視低齡化問題仍然突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年7月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小學階段近視率攀升速度較快。
專家介紹,近視的發生和危害都不可逆,高度近視后度數的增長,會引起很多眼底并發癥,例如視網膜脫離、黃斑裂孔等。因此,必須警惕近視低齡化。
“近視的發生因素主要有遺傳和環境兩大類,隨著社會發展和電子產品普及,少年兒童閱讀和近距離用眼時間變長,容易導致眼睛肌肉緊張、調節失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鮑永珍說,對于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眼科專業界及教育界正聯合起來,通過增加戶外運動、定期檢查視力、減少近距離用眼等綜合性舉措共同守護青少年眼健康。
呵護好孩子們的眼健康是國家高度重視的大事。《“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爭0至6歲兒童每年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國縣(區)近視監測100%全覆蓋,針對性開展專家進校園行動、中小學生健康月活動等干預措施。
面對老齡化 提升白內障復明能力迫在眉睫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也稱為“老年性白內障”, 是最常見的白內障類型,若不及時干預可致盲。專家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白內障發病率高、基數龐大,患者數量正在不斷增加。但能夠提供白內障手術的機構還不夠多,存在供需關系相對失衡。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已超過3000,在30年間上漲了近38倍。規劃提出新的目標:全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達到3500以上,有效白內障手術覆蓋率不斷提高。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鮑永珍教授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小切口白內障手術學習班”上為來自全國各地的眼科青年醫生進行授課。(受訪者供圖)
規劃還提出,要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持續開展“光明工程”“光明行”等活動,推動白內障復明手術技術下沉,提升縣醫院白內障復明手術能力。
鮑永珍介紹,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已堅持23年參加“健康快車”白內障公益復明手術流動醫院工作,為來自全國18個省份的患者完成累計超4萬例免費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今年9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承擔的“健康快車”光明行將前往山東地區。
在推動白內障復明手術技術下沉方面,自2000年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小切口白內障手術學習班”已連續20多年每年招收全國各地眼科醫生進行白內障手術技術專項培訓。
建設更充足均衡的眼科醫療資源
一名來自山西省小名叫樂樂的早產兒,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因“白瞳癥”既感受不到世界的光明,也使得眼科醫生無法看到眼底,不能評估有無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基層眼科醫生第一時間將該病例轉診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經過13年的系統治療和隨訪,先天性白內障的小嬰兒如今已成長為正常就學的陽光少年……
鮑永珍說,從百歲老人到一月齡的嬰兒、從抗戰老兵到西部邊民,幫助患者獲得光明的故事總是在她的職業生涯里上演,這也是我國眼科醫師隊伍不斷發展、五級眼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縮影。
鮑永珍教授為小兒患者進行眼病診療。(受訪者供圖)
《中國眼健康白皮書》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有4.48萬名眼科醫生,每5萬人中約有1.6名眼科醫生。另一方面,近視、白內障等眼病診療需求日益增長。
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眼科醫療資源需求,規劃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眼科醫師總數超過5萬名,每十萬人口擁有眼科醫師數超過3.6名;統籌建設眼科專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國家和區域眼科醫學高地。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介紹,國家正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將精準眼病治理項目推向臨床運用。
眼科臨床實踐具有特殊性,診療設備許多都是精密儀器,投入大、技術要求高。鮑永珍建議,在充實眼科醫生數量的基礎上,還應更加聚焦均衡性,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眼科醫生技術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