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白衣執甲 “疫”不容辭——致敬“提燈天使”
新華社記者
有這樣一群人,“義無反顧、逆行出征,白衣執甲、不負重托”。
既是“提燈天使”,也是“白衣戰士”,似超人,亦平凡。
5月12日是第111個國際護士節。記者走近護士群體,尋找英勇無畏沖向戰“疫”一線的身影,聆聽“提燈天使”護佑人民健康的故事。
矢志不渝,用專業守護生命屏障
“需要吸氧的病人,每隔半小時到一小時測一次血氧飽和度,低于95%就要吸氧,低于90%則要采取面罩吸氧等措施。”上海臨港方艙醫院戰“疫”一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護士王夢婷密切關注著高齡感染者。
方艙醫院,原本是為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準備的隔離收治場所,眼下被賦予新的使命——隨著定點醫院收治壓力加大,臨港方艙醫院內1.36萬張床位中,有2000張經過升級改造,用來收治普通型以上感染者和高齡感染者。
“這些床位都是離護士臺最近的。”王夢婷介紹,劃定專門區域、統籌病床位置,是為了方便護理人員觀察感染者的健康狀態,及時了解他們的問題和需求。
對王夢婷和她的同事們來說,護理高齡感染者與無癥狀感染者、輕癥感染者很不一樣。“之前接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感染者,無論是發燒還是咳嗽會主動向我們表達,但很多高齡感染者沒有表達能力,需要我們更耐心細致地觀察和詢問。”
方艙醫院成為實現“應收盡收”目標的重要場所。今年護士節,王夢婷和同事們在崗位上度過屬于自己的節日。
王夢婷說:“作為1999年出生的準‘00后’,我們是在精心呵護下長大的一代。當祖國需要時,我們一定用專業和專心守護人民生命。”
砥礪前行,懷希望創造新生奇跡
“哇”一聲啼哭,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里,一名嬰兒順利降生。吉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高嵩對那天記憶猶新:“40多天前,懷孕36周的待產婦王樂和丈夫確診新冠肺炎入院。住院第4天,她突然出現羊水破裂。”
在“紅區”做手術,難在避免嬰兒的交叉感染。“大白”把王樂推進手術室,拉著她的手告訴她不用害怕。“當時緊張的情緒緩解了很多。”王樂回憶。
嬰兒順利降生。但王樂不知道,為降低感染風險,醫護人員開啟無縫對接模式,打開“三區兩通道”:第一時間將嬰兒放入準備好的密閉保溫箱內,迅速從“紅區”產房送至半污染區,接著將嬰兒轉移至第二個密閉保溫箱內,轉交給“綠區”新生兒過渡病房的醫護人員。
嬰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王樂夫婦心里的石頭落地,當即給寶寶取小名叫“幸運”。
戰“疫”以來,為了能夠抵抗病毒入侵,高嵩嚴格把關每一位進入病房的醫護人員。考慮到新生兒備品缺乏,高嵩和同事為每位寶寶準備了嬰兒帽、小包被等必需品。
小“幸運”降生后,高嵩和科里4名護士成為寶寶的“臨時媽媽”,喂奶粉、換尿布、哄睡、健康監測,24小時不間斷輪流照護。高嵩每天都會給小“幸運”拍照片、錄視頻傳給王樂。
“降生的孩子是我們的‘吉祥寶貝’,出院了對他們開啟遠程醫療照護模式,和他們隔屏‘團圓’。”高嵩說,王樂之后,還有7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誕下健康寶寶,希望疫情下降生的小家伙們快樂成長。
赤子之心,以大愛擔當使命重托
隔離點、醫院門診、街道社區……采集核酸樣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防護服下的衣服干了又濕,胳膊累得抬不起來,這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普通護士劉易慧開展核酸采集的日常。
3月至4月,劉易慧兩次馳援南昌核酸采樣工作。“我是主動請戰。之前有一線抗疫的經驗,自己還沒成家,沒有太多牽掛,因此希望能多分擔一點。”劉易慧說。
在南昌奮戰數十個日夜,劉易慧每天完成上千份采樣任務。階段性工作結束后,4月16日晚,剛回到吉安不久的劉易慧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再次選擇赴昌馳援。
穿上白衣,盡顯醫者作為。念小學時,因為擔心生病的外公,劉易慧上課急得哭鼻子;如今,昔日的小女孩已沖鋒一線,不僅呵護著小家更守護著大家。
遇到嚴峻任務,微信群被“我報名”刷屏;隔離點值班,晝夜守護著萬家安寧;離鄉支援核酸采樣,因居民的一張張笑臉而感動……和劉易慧一樣,她的同事們也在信守著大愛無疆的初心。
“無論在醫院、隔離點還是在外支援,大家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在劉易慧看來,時刻能吃上的熱飯、駐點常備的新鮮水果、居民送來的奶茶……一點一滴,映射著全社會對護士群體和護理事業的關心、理解和尊重。(記者賈伊寧、姚子云、趙丹丹、楊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