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即將登臺的漢劇演員鄒雨含在化妝間化妝。
暮色漸起,在湖北戲曲藝術中心(首義劇場)的后臺,即將演出的年輕演員們或涂抹油彩、勾畫眉目,或梳理髯口、佩戴釵環,或開嗓練聲、熟悉走位,繁忙而有序。
2016年以來,為建好“戲曲大碼頭”,培養戲曲后備人才,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遴選招收了150余名楚劇、漢劇、黃梅戲學員,委托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定向培養。2022年9月,這批“戲苗子”結束6年在校學習,到劇院實習上崗。
如今,年輕演員們已是臺風穩健、初露頭角,憑借優美的嗓音唱腔、漂亮的身段扮相,為傳統戲曲增加了不少風采。
“這些孩子從學校畢業一兩年了,幾乎每場大型演出我都會去看。見到他們從初出茅廬的青澀成長到現在獨當一面,我非常欣慰。”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院長秦暉向記者介紹著得意門生,滿眼驕傲。
“剛進學校的時候,還很懵懂和陌生,因為在原來的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戲曲,我們也都是進來之后通過學習,慢慢愛上了這一門藝術。”2004年出生的漢劇演員鄒雨含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演員們平時不演出就會去練功,唱念做打舞一樣不落。
“腿功、腰功、翻跟斗,對我來說雖然很難,但好在堅持了下來。”2003年出生的黃梅戲演員李洋在《戲牡丹》中飾演呂洞賓。他說,學習戲曲不后悔,能夠在臺上發光發亮,獲得觀眾掌聲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
不論是小劇場,還是大舞臺,大量的實踐經歷讓年輕演員們不斷積累經驗,勇挑大梁。“作為‘00后’新一代,我們有責任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把前輩藝術家的優良傳統傳承好,然后努力把它發揚光大。”……這是小演員們的心聲,也是來自梨園的“新聲”故事。
古老的戲曲,正通過這些梨園新人,煥發出青春的光彩。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