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阿合奇縣哈拉奇鄉阿合奇村,46歲的阿不都別克在家中練習《瑪納斯》說唱。
清晨,當陽光翻過天山南脈,照亮了G219國道旁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下簡稱克州)阿合奇縣哈拉奇鄉阿合奇村,46歲的阿不都別克·俄斯坎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作為《瑪納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今天要參加一場演出,還有一個重要的排練。
上午9點半,阿不都別克和妻子女兒一起匆匆吃完早飯,來到院子里,餓了一夜的30多只羊、7匹馬和5頭牛在急切地等待著他。2022年,這個五口之家的總收入是6萬多元,其中一部分來自這些牲畜。最近幾個月,又新出生了18只羊和一頭牛,這讓阿不都別克一家變得更忙碌,也更喜悅。
在妻子和女兒的幫助下,阿不都別克迅速完成了給牲畜們喂食的工作,然后換上今年新做的一套柯爾克孜民族服裝,乘車趕往100多公里外的庫蘭薩日克鄉別迭里村,他和另外7位民間藝人將聯袂為300多位鄉親送上《瑪納斯》說唱片段。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講述了英雄瑪納斯及其七代子孫前仆后繼同各種邪惡勢力斗爭的故事。它與《格薩爾》《江格爾》并稱為我國三大英雄史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這部史詩包含了柯爾克孜古代歷史生活的各個方面,堪稱研究柯爾克孜族政治、文化、經濟、歷史、語言、哲學、宗教、美學、軍事、醫學、習俗等的百科全書。2006年,《瑪納斯》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別迭里村,83歲的柯爾克孜族老人木拉塔力·帕拉提提前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演出現場。“我是坐著小兒子的汽車來的,害怕來晚了占不到好位置。”
阿合奇縣這個G219國道上人口不到5萬的縣,被譽為是《瑪納斯》的故鄉。在這里,幾乎人人都能吟唱《瑪納斯》片段,不管是婚禮慶典和重要節慶日,還是勞動之余,人們總會聚集在一起演唱《瑪納斯》。
作為自治州級《瑪納斯》傳承人的阿不都別克從7歲起開始學唱《瑪納斯》,隨著史詩中情節的變化和英雄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跌宕,阿不都別克的面部表情、手勢以及曲調變化多端,極富感染力。
“在戴白氈帽的卡拉柯爾克孜中,出生過一個瑪納斯英雄,他是巴依加庫甫的兒子。多少世紀已經過去,英雄瑪納斯的名字永不消逝……”
這場精彩的表演,阿不都別克沒有收取任何費用。“我從小學習《瑪納斯》,它已經融入到我的生活和精神,我離不開《瑪納斯》,我非常熱愛傳唱《瑪納斯》,”阿不都別克對記者說,“《瑪納斯》是我們柯爾克孜族傳承下來的史詩,我作為瑪納斯奇(《瑪納斯》演唱者),更愿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傳承它。”
結束了在別迭里村的表演,阿不都別克又匆匆趕往縣城,在阿合奇縣科技文化體育中心,一場重要的排練正在等待著他。
在4月底舉行的阿合奇縣獵鷹文化節上,縣文工團將奉獻一部取材于《瑪納斯》第二部的情景劇,而阿不都別克和30多位《瑪納斯》傳承人將在這部情景劇中扮演英雄瑪納斯身邊的40位勇士。
這個情景劇是當地保護和傳承史詩《瑪納斯》的重要活動之一,史詩《瑪納斯》既是柯爾克孜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傳承并使之發揚光大已經成為阿合奇縣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克州的很多學校里,史詩《瑪納斯》都是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進行教學;在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還有專門的《瑪納斯》社團;放眼全國,僅今年的3-4月間,就有多場《瑪納斯》歌舞劇在北京和烏魯木齊等地上演;而八部十八卷二十三萬多行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早就被翻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維吾爾文、英文、德文、哈薩克文、吉爾吉斯文等多種語言譯本。
18時,情景劇的第一次彩排結束了,阿不都別克和所有參加演出的《瑪納斯》傳承人將連續進行近20天的彩排。
回到50公里外的家中已是19時了,阿不都別克有些疲憊,晚飯后,他還要教自己的兒子演唱《瑪納斯》。此外,他現在還帶著4個學生,也是免費教學。
“只要有愿意學習《瑪納斯》的人,無論有多少,我都愿意盡自己所能去教他們。”阿不都別克說,他希望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我要用最飽滿的精神把所有的內容還有動作都交給我的徒弟,讓對《瑪納斯》感興趣的徒弟,成為比我還厲害的瑪納斯奇。”
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