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響起,舞者們垂眸而出,步伐輕緩,身姿靈動……武漢郵政藝術團院內的排練廳又熱鬧了起來。從央視春晚舞臺下來的武漢郵政藝術團團員們有的已開始新的訓練,有的忙著排練節目,有的收拾行裝,準備趕往下一個舞臺。
成立30年,這家企業藝術團的成員從最初幾個分揀員到擁有50多名集吹、拉、彈、唱、跳等技藝于一身的演職人員,舞臺從鮮有人問津的偏遠山區到萬眾矚目的春晚舞臺,觀眾從郵政系統內的職工到數十個國家的文藝愛好者……
心有繁花,一路芳華。在不少企業藝術院團因各種原因不得不離開舞臺時,跨入而立之年的武漢郵政藝術團風華正茂。
從分揀員的業余愛好到斬獲280余項榮譽的專業團隊
漫步在武漢郵政藝術團訓練室走廊,兩側的照片記錄著藝術團的一項項成就,讓記者目不暇接:有參加十多屆央視春晚的閃亮瞬間,有出訪各地演出的畫面,也不乏在重要外交場合的精彩亮相。
眾多照片中,一張看起來頗有些年代感的尤為顯眼——照片中12位少女身著綠色套裙,手執快板,邊跳邊唱。
“這是1995年藝術團第一次獲得全國企業舞蹈比賽金獎的照片。這個快板舞,在藝術形式上將曲藝快板融進了舞蹈中。在著裝和內容上,既結合了郵政行業的特點,又有時代氣息。”雖然是“80后”,但作為藝術團的音樂總監,胡驍瑋看到這些老照片總忍不住要多介紹幾句。
“創作之前,我會到一線去體驗郵政員工的生活,我們每年創作的新節目中有一半的內容都反映郵政行業特點。”胡驍瑋說。這些年,他致力于郵政題材音樂作品創作,先后推出了《我的心中有個你》《方寸之約》《彎彎郵路陪我走》等原創作品。
穿過走廊,是舞蹈排練廳、聲樂訓練室、琴房、錄音棚等一排隔音的小房間。從大家排練的節目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內容是結合了郵政員工的工作實際專門編排的。
一位穿著郵政制服的郵遞員騎著自行車走村串戶,一路上為村里的老人代購物品、維修家電,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正在排練的一個節目是去年“五一”前夕,武漢郵政藝術團以全國勞動模范、郵遞員熊桂林為原型,創作的音樂情景劇《愛心郵路》。“這個節目入選了湖北省總工會‘工’字特色文藝宣講作品庫,亮相省總工會去年舉辦的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職工文藝匯演。”胡驍瑋說。
20世紀80年代末,原武漢市郵政局郵件分揀局分揀信函的女職工們因為共同的文藝愛好走到一起,組建了一支能歌善舞的女子業余樂隊。她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支局班組開展文藝演出,為職工送去歌聲與歡笑。
1992年,武漢市郵政局在女子業余樂隊的基礎上,吸收了部分來自專業藝術院校和部隊文藝團體的專業人才,成立了武漢市郵政局職工藝術團,后更名為武漢郵政藝術團,并逐漸發展成了一支涵蓋舞蹈、聲樂、器樂和曲藝的專業文藝隊伍。
源于郵政生活,“開出”藝術之花。
當年的業余樂隊,如今已發展為擁有50余名團員,集吹、拉、彈、唱、跳等多種才能于一身,能承擔各種不同場合、不同規模的綜合性演出任務的專業藝術團體。
2022年9月,全國群眾文藝領域的“大獎”——第十九屆群星獎頒獎現場,由武漢郵政藝術團與武漢市群眾藝術館聯袂打造的湖北小曲《鶴歸來》榜上有名,成為曲藝門類中獲獎的5個作品之一,生動地展現了武漢人民同心抗疫的堅定信念,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30年來,藝術團植根郵政,堅守精益求精的藝術初心,以“業余”之資成專業之名。截至目前,藝術團已累計參與國內外各類大型演出3000余場,16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12次斬獲群星獎,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等各級榮譽獎項280余項。
從鮮被問津的偏遠山區到萬眾矚目的春晚舞臺
加上今年,武漢郵政藝術團已是連續16次參加央視春晚。這次,他們共派出30位演員,參演了11個歌舞節目。
能夠參加春晚并不容易,自排練開始,春晚的舞蹈編排就在不斷調整優化,舞蹈演員需要具備迅速適應調整的能力,這就要求舞蹈演員成為可以完成多類舞種的“多面手”,無論節目編排如何變化,都能夠高質量、高水準完成。
“每天排練三次,上午從八點半到十二點,下午從一點半到五點半,晚飯過后從七點練到十點。”該團藝術總監龔焰說,這次參加春晚,除了節目組的統一排練,演員一有空就會自己訓練。有時候沒大的場地,就在酒店房間或者狹窄的樓道內練功,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正式演出的時候,由于我們參與的節目數量多,演員換裝的時間被大大壓縮,最短甚至只有30秒,通過大家前期的刻苦練習和幕后團隊的通力配合,最終順利完成表演任務。”龔焰自豪地說道。
“我們被春晚劇組稱為‘雞血團隊’,雖然是開玩笑,同時也是對我們的認可。”已經先后11次參加春晚演出的藝術團團員黃美樂說,舞臺上的流光溢彩,凝聚了舞臺下的辛勤汗水和辛苦付出。高強度的春晚排練演出工作長達兩個多月,白天黑夜連軸轉,有時每天休息時間不到4個小時。
不過,類似春節晚會這樣備受關注的大舞臺,并不是武漢郵政藝術團最主要的演出場地。
藝術團的足跡遍布數不清的郵政網點,曾跟隨“拐杖信使”張美沖一起走過鄂西最偏遠、最險峻的山鄉郵路,到過“溜索姑娘”尼瑪拉木所在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云嶺鄉郵所;他們的演出進過大大小小的社區福利院、中小學校、邊防哨所……每到一處,他們都送去了企業對基層員工溫暖的慰問和關懷,也為普通的群眾帶去了歡笑和快樂。
藝術團曾受邀代表湖北省參加2016“夢回山南”西藏山南雅礱文化節演出,走上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當時我們團承擔的是開幕式6個歌舞類節目的演出和‘湖北精品作品展示’專場文藝表演9個歌舞類節目演出。可上了高原才明白,別說跳舞了,連正常的說話走路都要比平時放慢速度。”副團長張凱敏回憶。剛進藏排練時,每個節目跳完,都有演員累倒在地上,但大家都沒有退縮。
“為了讓大家盡快適應,我們每天規范演員的作息時間,保證充分休息,合理安排訓練,逐步加大強度……”張凱敏說,正式演出時,在臺上,大家毫無保留,呈現一個個精彩的表演。下臺后,就相互攙扶著,趕緊去吸氧。“即使再困難也不愿意倒在舞臺上。”張凱敏說。
從企業的名片到文化傳播的使者
30年,武漢郵政藝術團已從青澀到成熟,邁入而立之年,而永葆活力的關鍵,是在藝術創作手法上不斷創新,注重將多種不同形式的藝術表演形式巧妙融合,創作出許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優秀作品。
舞蹈《絲路天音》,以精妙絕倫的敦煌古典舞一舉入圍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終評展演環節;舞蹈《奔馬·途》不僅榮獲湖北省職業舞蹈“金鳳獎”表演一等獎,還再次登上了“荷花獎”現代舞的終評展演舞臺……
20世紀90年代初就和武漢郵政藝術團建立了合作關系的湖北衛視副總監朱新農,對武漢郵政藝術團創作的、曾風靡江城的快板舞印象深刻。“這個高識別度的快板舞,在全國獨樹一幟,打響了名聲。”朱新農說。
這個集快板、踢踏舞、表演唱等為一身的綜合類舞蹈《快板勁舞》不僅“打”上了1999年央視春晚,在全國“群星獎”賽事中拔得頭籌,現在還成了不少文藝團體和文藝愛好者競相學習的“教材式”舞種。
“我們是藝多不壓身,會的越多越好。跳舞的,要學快板,要彈琵琶……”多位藝術團團員表示,藝術團里某一個人出去,比單項技能,不一定比得過別人;但一個團隊出去,就會比別人強。
30年來,藝術團以“人民郵政為人民”服務宗旨為引領,不斷改革創新,凝聚起萬千優秀職工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向心力”。與其他專業藝術團體不同的是,武漢郵政藝術團的演員在達到一定年紀后,會轉崗到郵政企業的生產、管理崗位繼續服務企業、回報社會。武漢郵政歷任領導都有一個共識:“企業辦藝術團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唱唱跳跳,也不是一種文化點綴和擺設,而應當是弘揚企業精神,凝聚企業合力,承擔社會責任,創造社會效益的一個載體。”
30年經久不衰、活躍在各大舞臺上的武漢郵政藝術團已然成了郵政系統的一張靚麗名片。
藝術是相通的。從武漢郵政的大院出發,藝術團帶著對藝術不懈的追求,走出了郵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引起不少國外文藝愛好者的共鳴,搭建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2014年8月藝術團受邀遠赴瑞典、毛里求斯演出,不僅為兩國的華僑華人送去了豐盛的文化盛宴,更讓僑胞們深刻領略了祖國文化發展和中華藝術的魅力。在瑞典演出期間,恰逢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會議召開,來自歐洲24個國家的400多名華僑華人社團代表和1500余名瑞典當地華僑華人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時雷鳴般的掌聲在劇院上空久久縈繞。
“當時有瑞典的媒體以圖文的形式對演出進行大篇幅報道。”藝術團團長石云記憶猶新,新聞媒體評價武漢郵政藝術團的表演“音樂節奏歡快,民族特色濃郁,帶給觀眾們強烈的視覺沖擊”。
這是武漢郵政藝術團走出國門、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武漢郵政藝術團已受邀前往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西班牙、瑞典、丹麥等數十個國家進行過訪問演出和民間藝術交流,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30年,從一個人的成長來看,正是青春最好的時候。30年,風華正茂的武漢郵政藝術團正從企業藝術團向“文化使者”蛻變。(記者侯文坤、萬芃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