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山高路遠、閉塞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搞起了旅游、電商直播,這樣的振興故事正在中國千千萬萬個鄉村上演,背后是交通流量帶來的發展增量。
近年來,我國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尤其是加大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超過450萬公里的農村公路為當地群眾拓寬了一條脫貧致富路。下一步,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交通投資,深入實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推動更多地方實現“因路而興”“因路而富”。
沿著正在修建的花石旅游公路行進,拐過無數道彎后,眼前豁然開朗,奔騰的赤水河畔,一棟棟別致石房鑲嵌在巍峨山崖之間,這便是“崖上石寨”,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水田鎮龍洞村灣頭村民小組。
“123,上鏈接!”寨子里的中心廣場上,幾撥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電商直播帶貨,推薦的大多是臘肉、獼猴桃、魔芋等當地特產。不遠處,民宿、咖啡廳等設施一應俱全,頗具現代氣息。讓人很難想象,大約十年前,這里還是個閉塞的小山村,出山只能靠一條緊貼峭壁、寬幾十公分的羊腸小道。
“現在公路通了,從縣城到崖上石寨的車程僅需1小時左右,極大方便了當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和旅游業的潛力也顯現了出來。”水田鎮鎮長桂世芬介紹說,2022年水田鎮在此實施“崖上石寨”脫貧致富示范先導工程,培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新業態,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民宿經濟、餐飲服務、娛樂休閑、民族服飾等產業,“以民宿為例,一間房一個月至少能有一千多的收入,年底還有集體分紅。”
“崖上石寨”的發展并不是個例。“十三五”期間投資7.6億元對1600公里群眾急盼的出行路進行改造和硬化;成貴高鐵、宜畢高速和昭瀘高速威信段相繼建成通車,到貴陽只需1個小時,到成都需1.5小時;敘畢鐵路也即將通車,每年可為全縣節省運輸成本約7900萬元;利用鄉鎮、行政村客運站點引導物流企業建立物流配送網點實現寄遞全覆蓋……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威信縣加強交旅融合,以路為軸進行產業布局,一條內暢外聯的“小康路”正逐步延伸。
同樣受益于交通發展的還有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這里初步搭建起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全縣5375個村(居)民小組均通公路。昭瀘、宜畢、鎮赫、鎮畢、宜昭5條高速152.6公里已建成通車,更是打通了鎮雄融入成渝經濟圈、滇中新區、長三角經濟圈的快捷通道,也帶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對此,鎮雄縣芒部鎮松林村上壩村民組的龔昌富感觸格外深刻。“2017年路修通了之后,我開起了民富農家樂,很多人開著車就過來了,甚至還有四川來的客人。”
他還創立自己的種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主要種植天麻、草莓、竹蓀、松茸等,“路不通,就算種出來也不好賣。而路好了,原地就能賣。一家七口人一年的收入大概有150萬元,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談及未來的規劃,龔昌富表示:“現在交通好了,我想把產業繼續做大,成立天麻種植合作社,讓更多的鄉親一起走向致富路。”
目前,鎮雄縣已開通旅游班線12條,擁有民宿85家、農家樂63家,2023年國慶節期間吸引游客26.93萬人次,旅游收入2.41億元。
一路通則百業興。近年來,我國掀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四好農村路”獲得重點部署、重點支持、重點推動。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公路里程已達535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超過450萬公里。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孫文劍表示,這些農村公路像一條條“毛細血管”分布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打破區域隔絕、破除地理屏障,連接起日新月異的城市和生機勃勃的鄉村。
今年以來,我國積極穩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有效投資,前三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8775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農村公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87億元,同比增長5.1%,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11.8萬公里,完成今年全年目標任務(12.9萬公里)的91.4%。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深入實施“四好農村路”助力鄉村振興五大工程,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建制村通等級路、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建設,大力實施老舊公路改造以及過窄農村公路拓寬改造或錯車道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構建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綠色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綠色發展水平。加快發展農村公路路衍經濟,推動更多地方實現“因路而興”“因路而富”。(記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