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文旅融合迸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陽娜
“作為一個創新場館,我們能跟行業領先者并駕齊驅很榮幸。”負責江蘇東太湖度假區蘇州灣數字藝術館項目的蘇州創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在15日舉行的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旅融合:以文塑旅與以旅彰文”平行論壇現場領獎后感慨道。當日與這個項目同時被予以授牌的還有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陜西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等全國首批共計2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單位。
蘇州灣數字藝術館在2021年立項后,于今年3月正式對公眾開放。這家全場景數字化的藝術館運用AR、VR、沉浸式空間等沉浸式體驗技術講述青銅、陶瓷等藝術媒介的發展史,讓游客感受未來虛擬世界里的數字藝術,開放僅半年時間,吸引游客超15萬人次,已成為江蘇東太湖度假區吸引游客流量的一個新地標。王斌表示:“我們將不斷把模式復制到全國,為更多旅游景區打造更多樣的沉浸式空間。”
據統計,今年暑期全國首批24家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營收總額同比增長200%以上,已經成為廣大游客深度體驗文旅融合的網紅打卡地。作為推進智慧旅游融合創新發展的有益探索,這24家試點單位彰顯出文旅融合所能迸發的產業發展新動能。?
15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旅融合:以文塑旅與以旅彰文”平行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陽娜攝
“從過去的‘一部手機游云南’到現在的‘云游敦煌’,數字技術在旅游管理、旅游產品開發、旅游營銷與服務等各環節持續賦能,為文旅行業發展增添新動力和新機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
金元浦預計,或在未來25年內,場景時代即將到來。借助移動設備、大數據、社交媒體、定位系統等,文旅產業將被虛擬再造,邁向智慧化、數智化升級。
除了由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帶來的產業發展前景,文旅融合還釋放了哪些強勁的發展信號和新動向?
在論壇現場,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舉例,無論是北京王府井、上海淮海路、成都春熙路、廣州環市東路等商業街區或商圈,還是大柵欄、后海等歷史文化街區,電影院、小劇場、電競廳等文化休閑業態,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到訪。“城市街區、商圈和衛星城正以獨立、開放和共享的姿態成為文化供給的新空間、旅游休閑的新場景。”戴斌說。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近年來,人們更青睞于深度體驗本地文化休閑和日常生活場景,那些從戲劇院到菜市場的旅游短視頻,都能在網絡平臺獲得大量網友點贊留言。
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專項調查表明,本地休閑者選擇實地購物、外出就餐等消費購物類休閑活動的比例超過60%,看電影或參觀博物館、展覽館、名人故居等文化休閑活動占20%左右。2022年,超過七成的游客在節假日參與了兩項以上文化活動。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同時,也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體驗場景和消費項目。
此外,經典文化、大眾藝術、流行音樂與城市旅游的融合創新成為當代都市旅游發展的趨勢。“如今吸引年輕一代旅游者的不僅是城市地標建筑,更是那些彰顯個性化和多樣性的文化休閑資源。”戴斌表示,各地舉辦的演唱會、音樂節、“村BA”、“村晚”等不僅獲得了可觀的演出收益,更帶動了大量旅游消費。以“00后”為主導的“未來旅行家”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與“反向旅游”“治愈旅游”“微旅游”等一起重塑城市旅游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牢牢把握數字經濟與文旅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契機,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加快培育開發數字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讓人們在旅游的快樂中感受文化的新魅力,在科技的加持中感受文旅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