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9月15日電? 題:念好“山水經” 唱響“林中戲”——重慶城口鄉村特色產業尋訪記
新華社記者萬志云、周思宇、吳楠
山峰數百座,地無三尺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小縣怎么搞特色農業?近年來,重慶市城口縣盯準當地獨特的山水資源和優質林下空間,因地制宜發展冷水魚養殖、中藥材種植、中蜂養殖等產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冷水魚“游進”大巴山
崖高谷深,河泉密布,水溫氣溫適宜,這樣的地理環境是虹鱒魚的理想家園,63歲的虹鱒魚養殖基地負責人周兆明忍不住夸家鄉冷水魚養殖優勢得天獨厚。
這是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蓼子鄉明安村拍攝的虹鱒魚養殖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周兆明口中的理想家園位于城口縣蓼子鄉明安村,這里巖溶地下水豐沛,水溫常年在9攝氏度至13攝氏度之間。
“現在看是優勢,放在以前卻是劣勢。”周兆明談到改養冷水魚前的情況,連連搖頭。他說,以前養“四大家魚”,但水溫偏低,效益一直不好。
后來,在水產專家和政府引導下,他嘗試改養虹鱒魚,這一試,試出了甜頭,虹鱒魚在大巴山的冷水里品質高、病害少,能賣上好價錢。周兆明連年擴大養殖規模,他的養殖基地如今每年出欄60多萬斤魚,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虹鱒魚養殖基地之一。
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蓼子鄉明安村虹鱒魚養殖基地,工作人員在分選虹鱒魚。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自己富不算富。”每年勞務支出400多萬元、帶動200多名村民增收,周兆明還希望周邊村民一起加入冷水魚養殖。
說干就干。7月,一場由政府、虹鱒魚養殖基地、農戶等參加的“冷水魚產業座談會”在蓼子鄉召開。大家議出一條“散戶代養”模式:養殖基地將孵化至20克左右的魚苗分散到農戶家中養殖,待魚苗長至1公斤時再統一回收銷售。周兆明盤算著,按照現在的行情,一家散戶年均能創收2萬多元。
蓼子鄉鄉長王生貴說,當地正圍繞冷水魚打造產、銷、食、娛全鏈條產業,將帶動更多人在家鄉致富。
林下藥材“點綠成金”
驟雨初歇,陽光穿透樹葉,林下一片蔥郁。“今年氣候好,黃連長勢喜人,預計長成后賣苗子能收入300多萬元。”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黃連種植基地負責人李明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翻看黃連葉片。
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黃連種植基地,村民在除雜草。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高燕鎮因礦而興,豐富的礦產資源曾讓這片土地“流金淌銀”,卻也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
轉機發生在2020年,得益于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機遇,城口縣大巴山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高燕鎮收儲2000多畝林地,為高燕鎮拓展出一條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的中藥材種植之路,林下空間變成了“聚寶盆”。
李明告訴記者,公司不僅完成前期疏林補植、幼林撫育等工作,還免去兩年土地使用費用,大幅節省了成本,自己以“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主體+村民”的模式一口氣建起700余畝的黃連種植基地。
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林地里,10余名村民正在除雜草。56歲的余達容說,自己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起來后,在家門口一個月就能有2000多元收入。
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高燕鎮星光村箭葉淫羊藿種植基地,駐村干部了解箭葉淫羊藿的長勢情況。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越來越好的生態還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藥膳+養生”成為當地旅游特色。今年“五一”假期,4萬多人涌入小山村,農家樂都忙不過來。
在山的另一邊,城口縣高燕鎮星光村的箭葉淫羊藿種植基地也迎來收獲季,負責人胡建森說,這一片片郁郁蔥蔥的“綠葉子”,就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金寶貝”。
土蜂蜜“借網”出山
一介紹起家鄉的高山土蜂蜜,電商主播劉蘭嗓門高了一倍:“大巴山里野花多,百花蜜絲滑濃稠,大家不要錯過!”
在城口縣巴山鎮農民村的中蜂養殖基地,劉蘭和搭檔正穿著防蜂服直播采蜜現場。“這場直播漲粉190多人,銷售額近4000元!”直播結束,劉蘭看著后臺數據滿心歡喜。
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巴山鎮農民村,一名電商主播(左)在直播蜂農采收蜂蜜。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劉蘭家是老養蜂戶,她知道,大巴山里生態好、蜜源多,土蜂蜜特別甜,但受制于銷路,好蜜一直賣不上好價。
這兩年,看到直播電商越來越熱,此前在城市工作多年的劉蘭索性返鄉試一試,摸索著在自家中蜂養殖基地搞起直播帶貨。直播間里,好蜜供不應求,自家蜂蜜賣完了,她就踏遍深山,為其他農戶的蜂蜜找買家。
去年,劉蘭的直播間創下近160萬元的銷售額,收購全縣蜂農近1.3萬斤蜂蜜,帶動大家一起增收。“村里養蜂幾十年,一直愁銷路的蜂蜜,沒想到在直播間成了搶手貨。”農民村村支部書記尹生說。
劉蘭的點子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村里向縣交通局申請資金,硬化了山腳通往中蜂養殖基地的一段道路,縣商務委還免費對她的直播團隊進行培訓。
9月13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巴山鎮農民村,蜂農在采收蜂蜜。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隨著粉絲量和回頭客越來越多,劉蘭和她的團隊將目光投向更多像土蜂蜜一樣品質高但缺乏銷路的鄉村特色農產品,讓山中好物“借網”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