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題:基本養老金上調4% 各地多措并舉保障按時足額發放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姜琳、黃興、謝櫻
剛剛過去的7月,多省份密集發布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亮出方案。4月以來推出的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是否會影響相關人員養老金待遇?未來幾年進入退休高峰期,如何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總體漲4%將惠及超過1.3億退休人員
今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從2022年1月1日起,為2021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
“新華視點”記者發現,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發布了具體方案。各地均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并要求調增的養老金在7月底前發放到位。
據了解,定額調整主要體現社會公平原則,不同省份的調整金額從20元至60元不等。以廣東為例,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28元。
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以江西為例,如按繳費年限掛鉤調整,對繳費年限15年及以下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6.5元,超過15年的按每滿一年增加1.1元調整;按基本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則每人每月按本人2021年12月份基本養老金的1.23%增加。
政策適當傾斜,則體現對高齡人員、企業退休軍轉干部和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的重點關懷。比如,黑龍江對年滿70至7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30元;年滿8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額外增加40元;對艱苦邊遠地區退休的人員,根據地區類別分別額外增加5元、10元和15元。
“提高養老金這一民生保障重要舉措,將惠及超過1.3億多退休人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說。
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不影響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為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今年我國對5個特困行業企業、17個其他行業的困難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困難中小微企業,實行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對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2022年繳納費款有困難的,實行可自愿暫緩至2023年底前繳費政策。
階段性緩繳社保費政策減少了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入,是否會影響2022年上調養老金政策的落地?
“緩繳社保費政策是經過認真細致測算的,基金可以承受,能夠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亓濤說,特別是加大對基金困難省份資金支持力度,上半年已完成1200多億元的資金繳撥工作,有效均衡了省際間的基金負擔。
從賬目看,根據人社部數據,3月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度收支規模達到了12.6萬億元,累計結存超過6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整體上收大于支,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有保障的。
同時,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持續加大,專項用于確保基本養老待遇發放。據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郭陽此前介紹,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資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約9000億元,今后還會進一步增加。
深化改革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可持續
未來幾年,隨著上世紀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人口陸續達到退休年齡,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將有所增加。部分年輕人對養老金上漲的可持續性,以及未來自身養老保險待遇能否保障有所擔憂。
“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鄭功成說,我國已經建立實施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總的原則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
同時我國持續深化改革、優化制度,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長期可持續。
截至2021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超4.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2453萬人。“我國正在推動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戶籍限制,允許2億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覆蓋面的空間較大。”鄭功成表示。
提高統籌層次也在加快推進。2022年1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多數省份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上線運行。
“資金在全國范圍內互濟余缺,有利于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增強支撐能力。這就在制度上解決了基金的結構性矛盾問題,困難地區的養老金發放更有保障,推動養老金制度更可持續。”亓濤說。
作為對基本養老保險補充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也于今年4月推出。人社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確定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城市。
“養老保險基金是老百姓托付給國家管理的‘養命錢’。我們將多措并舉,管好用好養老保險基金、讓億萬老人老有所養。”亓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