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練好“獨門絕技”,2022年小企業怎樣干出大事業?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提升抗風險力和競爭力,推動強鏈補鏈,少不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信部近日宣布,2022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培育更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2022年,還有哪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政策將出臺?小企業如何練好“獨門絕技”,怎樣干出大事業?記者對此進行了調研。
創新,努力練就“獨門絕技”
盡快建成全智能無人操作工廠,是四星玻璃董事長王煥一今年的心愿。位于河北滄州的四星玻璃是國內一家藥用中硼硅玻璃生產商。相比疫情暴發初期“人不到位、貨發不出去、資金短缺”的情況,企業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國產疫苗瓶需求上升和注射劑一致性評價政策的推出,推動藥用玻璃供給升級,2021年企業年銷售近4億元。
王煥一不再為訂單、資金發愁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產品研制和新廠房的建造上。“今年我們的研發投入要超過3000萬元,加快生產智能化改造,讓藥用玻璃穩定性和質量再上臺階。”
擁有好的產品,方能贏得競爭。創新二字,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分量格外不同。
2021年9月9日,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一家運動器材生產企業,工人在車間工作。新華社發(董軍 攝)
“只有創新,才會有擁有定價權的可能性。”藍禾醫療董事長曹軍告訴記者,去年11月超薄透氣口罩研制上市,在2個月內帶動銷售收入實現約30%的增長,也是憑借這個新產品,企業逐步走出“紅海競爭”。“2022年重點是推進液體傷口敷料的中試和市場化,努力形成新增長點。”
調整狀態,把更多精力放在創新上,努力練就“獨門絕技”,列入2022年很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任務單”。
“要繼續提高材料性能”“和產業鏈伙伴建立共同研發機制”“在數字化上的投入要加大”……努力提供更優質的供給,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普遍選擇。
提升競爭力,一系列政策就此展開
企業有志向,政策有支持。圍繞形成核心競爭力,有關減負、降本、賦能等一系列政策將在2022年展開。
工信部明確將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支持創新促升級兩手抓,引導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在助企紓困方面,統籌落實系列惠企政策,做好執行情況的效果評估,針對新問題新趨勢強化精準支持。同時,加大惡意拖欠賬款問題治理力度,對拖欠問題典型的行業領域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將針對突出問題形成由宏觀到具體的扶持鏈條。”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說,比如,將突出對中小企業權益的保護,在防止和化解拖欠款項、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加強力度。
在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方面,研究制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評價和培育辦法。從進行分類培育、降低數字化門檻到培育特色產業集群,一系列舉措出臺。
財政部日前對外表示,2022年,要繼續實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新增支持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地方安排中小企業紓困資金。
“我們將‘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作為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一級巡視員葉定達說,將為優質中小企業精準“畫像”,完善分類培育辦法,支持中小企業參與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目前,工信部已建設21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工信部在2022年將進一步聚焦關鍵領域加大創新中心建設力度,通過中試、驗證平臺的完善,為助力企業創新提供更多服務。
形成良好生態,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大企業供應鏈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耕產業鏈供應鏈,離不開與大企業打交道。形成良好的生態,更有助于小企業干成大事業。
“我們將進一步鼓勵大型企業與配套中小企業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葉定達說,將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發揮大企業作用,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小企業室主任馬源認為,2022年將進一步引導大型企業開放場景應用、共享生產要素、搭建共性平臺,對“小巨人”企業開放市場,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鏈,支持中小企業應用先進技術、工藝等,形成協同發展優勢。與此同時,也將引導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揮政策集中、要素集約、服務集成等功能,培育特色化專業化競爭優勢。
“這些措施很實,我們將抓得更實。”梁志峰表示,將逐步構建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示范引領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真正形成中小企業“萬馬奔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