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發文,劍指“超充之城”!多地政策也密集出臺,“補能”駛入快車道,相關A股公司迎利好!
9月15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深圳市關于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鼓勵汽車消費、支持住房消費。在《措施》中提到深圳要加快建設“超充之城”:到2024年底累計建成充電樁45萬個、超級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綜合能源補給站30座。
深圳的“超充之城”建設,只是全國加碼補能領域的縮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發布的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政策已經超過20條。為何補能成為了各地區、各城市的發展焦點?將對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哪些影響?
深圳發力汽車消費,劍指“超充之城”
深圳建設“超充之城”,已經成為其鼓勵汽車消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措施》提到要加快建設“超充之城”,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與加油站、電力、交通等規劃一體銜接、科學統籌、全面升級。便利“北上”香港單牌及深港兩地車牌電動車在深充電、換電服務,推動在港人消費集中區域充電設施配備充電轉換器。加快建設便捷高效的充電網絡,到2024年底累計建成充電樁45萬個、超級快充站175座、V2G示范站85座、綜合能源補給站30座。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向記者表示:“無論是近期深圳等多地密集出臺配合中央加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性配套文件和政策措施,還是下半年國內各地充電與儲能系統,虛擬電廠與電力現貨市場的超速發展,都可以視為相關產業鏈政策在平衡區域經濟層面的加速推進!展望未來,若按照這個趨勢推進,國內儲能體系與充電網絡的智能化與數字化必將加速轉型,全面各地關于新能源‘超充之城’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深圳劍指“超充之城”的背后,是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對充電基礎設施的廣闊需求。在7月初記者參加的中國-東盟新興產業論壇上,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肖祖平表示,深圳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86萬輛,全市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全國領先,新車電動化滲透率超60%。
根據此前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深圳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專項規劃》,到2025年底深圳新能源汽車規模將達到130萬輛。與之匹配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重中之重。按計劃,到2025年,深圳市將建成超充站300座,超充站和加油站數量比達到1∶1,初步建成“超充之城”。
除了對充電樁、超充站的建設之外,為鼓勵汽車消費,深圳還將在換電等方面發力。《措施》提到,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試點,率先在重卡等領域試點投放新能源換電車輛,對于符合試點條件的換電重卡車輛給予補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新能源汽車通用型換電示范站,在用地、審批、運營等方面予以支持。
針對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改造升級,《措施》提到,要推廣《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新改擴建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設置集中充電設施,優先設置充電柜、換電柜,支持充換電設施運營管理企業對照地方標準加快存量設施改造升級。
整體來看,“超充之城”的建設只是深圳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體現之一,為何深圳能持續走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發展前列?
知名評論家、長江云智庫專家解筱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深圳市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是一個重要因素。政府不僅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還在實際行動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力,確保了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第二,深圳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這使得深圳能夠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技術和應用上取得領先;第三,深圳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規模也為其發展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提供了有利條件。深圳地處珠三角,交通便利,人口密集,這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多地出手補能領域,超20條政策密集發布
深圳劍指“超充之城”,也只是全國各地加碼補能領域的縮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已經發布的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政策超20條。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 — 2024 年)》,提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落實《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優化配套環境。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要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落實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措施。
從地方來看,廣東、吉林、山東、湖南、甘肅、河南、浙江、濟南等多個省市也相繼出臺政策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如今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明確要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區域(站)和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有條件的小區和經營性停車場充電設施全覆蓋。
9月份,山東省政府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了《山東省推動下鄉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臺和90萬臺以上。到2025年,城區公共快充樁比例達到70% 以上,打造形成“十分鐘快充圈”。到2025年,實現公共充電站“鄉鄉全覆蓋”。
同樣在今年9月,寧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自治區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區充電基礎設施規模達到公共充電站500座、換電站7座、公共充電樁3000臺,初步建成覆蓋面廣、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為何各地爭相出手發力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減少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政府支持充電設施建設以促進其發展和普及。此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可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投資,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提高充電服務水平也有助于增加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推動市場增長。”
上市公司業績回暖,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多地出手加碼補能領域的背景之下,A股充電樁概念上市公司也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據Wind統計,截至9月16日,A股充電樁概念上市公司共38家,總市值近5000億元,其中有28家均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占比超七成。
根據充電聯盟數據,截至2023年6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達665.2萬座,同比增長69.8%。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214.9萬座,同比增長40.6%(直流充電樁90.8萬座,交流充電樁124.0萬座),私人充電樁保有量450.3萬座,同比增長88.4%。
細分來看,充電樁產業鏈包括設備制造環節和運營環節。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充電樁設備元器件和零部件供應商,中游主要為充電樁整樁生產商,下游主要為充電服務運營商及終端客戶。
從制造環節來看,上游充電樁設備里面的充電模塊是核心設備,呈現出壁壘高、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等特點。財信證券預計,2027年充電模塊全球市場空間達656億元,對應未來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56%。從整樁市場來看,財信證券預計,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2027年充電樁整樁全球市場空間達1929億元,對應未來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45%。
從運營環節來看,具體的運營商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特來電、云快充、小桔充電、星星充電、依威能源為代表的專業化運營企業,第二類是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普天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第三類是以比亞迪、特斯拉、蔚來、小鵬、上汽為代表的整車企業。
此前,下游充電服務運營商因為“跑馬圈地”以及前期投資建設成本高,曾常年陷入虧損,但這一情況正逐步得到改善。特銳德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充電網業務實現營收23.67億元,同比增長49.69%,毛利潤3.3億元,同比增長34.79%。其中,特銳德從事充換電業務的子公司特來電凈虧損0.71億元,同比減虧0.4億元。
財信證券研報表示:“未來隨著充電樁成本下降,單樁利用率、單樁功率、度電收入的提高,光儲充一體化、車網互動等新業態模式的進一步開拓,以及電力市場交易逐步發展,頭部運營企業有望跨越盈虧平衡點,實現盈利改善。”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充電樁市場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充電樁領域的上市公司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項目并獲得市場份額的擴大。此外,政府強調規范充電市場秩序和提高充電服務水平,上市公司在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技術進步的影響,上市公司需要保持創新能力和市場敏感度,才能在充電樁領域獲得持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