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國際觀察)解構“脫鉤論”四大謬誤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美西方某些政治經濟勢力伙同媒體大肆鼓動西方企業“與中國脫鉤”,又時而表示中國經濟波動“令人擔憂”云云。
鼓動“與中國脫鉤”時,卻極力矮化中國經濟的全球地位;炒作所謂“中國經濟拖累世界”時,又大談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這種無法自洽的“脫鉤論”與此前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威脅論”等栽贓話術一樣,違背經濟規律,脫離客觀實際,暴露西方一些政客零和思維之謬、違逆大勢之謬、損人害己之謬和誤讀中國之謬。
這是2022年8月27日拍攝的位于平陸運河出海口附近的北部灣港欽州港區大欖坪作業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
零和思維之謬
鼓吹“脫鉤論”,根源在于一些人的零和思維。他們無法容忍非西方發展模式取得成功,將中國視作競爭對手而非合作伙伴,將“脫鉤”作為對付中國的新武器。
美國智庫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指出,少數西方國家推動以“脫鉤”遏制中國,其零和執念與冷戰時期如出一轍,但如今西方國家與中國之間有著諸多共同利益,以零和思維處理對華經貿關系不符合各方利益。
在經濟發展議題上,美西方一貫自詡市場經濟“名門正派”,把西方模式包裝成“唯一”發展真理,慣于話語霸權,四處兜售強賣西方模式,圖謀通過左右他國發展從中漁利。一旦其他國家不肯就范,便會遭受抹黑和孤立,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扭曲競爭”等標簽。
從拉美債務陷阱到俄式“休克療法”,從東南亞金融危機到國際金融危機,從挑動對華貿易爭端到鼓吹“脫鉤論”……回顧美西方大國過去幾十年的“危機制造史”,其策動混亂、違逆市場、制造割裂的黑手從未停歇。
這一時期,中國遵從市場規律,立足國情世情,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也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應該看到,如果僅僅因為中國沒有按照西方劇本發展,就一味遮蔽真相,對中國經濟搞無底線抹黑栽贓,不僅會讓一些市場主體因受到誤導,錯失與中國合作共贏的機會,也終將反噬造謠者自身的公信力。
這是2022年10月31日拍攝的第五屆進博會展區。(新華社記者王翔攝)
違逆大勢之謬
西方某些人圍繞與中國“脫鉤”積極“造勢”,卻忽視并違逆了中國發展所順應的經濟全球化“大勢”。
今年11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客商云集,吸引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其中包括約200家美國企業。這是經濟全球化在保護主義逆風下展示韌性與生命力的又一注腳。
與那些動輒叫囂“脫鉤論”的西方政客和媒體相比,務實的全球企業以實際行動積極擁抱中國市場。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美國企業對近年來參加進博會的成果非常滿意,都想擴大展覽面積。
數十年來,經濟全球化促使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不斷延伸拓展,生產要素全球流動,為世界經濟提供強勁動力,匯聚成不可阻遏的全球化潮流。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貿易達到28.5萬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5%,比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高出13%;2022年全球貿易額預計將達到約32萬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比2020年增長64%至1.58萬億美元,也高于疫情前水平。
“脫鉤論”升溫之際,中西方經貿關系仍在不斷深化。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中美貿易額達到4.8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0.2%;今年前11個月,中美貿易額為4.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8%,同期中歐貿易額達5.1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7.0%。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歐盟繼續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事實證明,全球經濟已經是一個“共同體”,企圖通過一紙排他性協議或某項保護主義政策實現“贏家通吃”的圖謀既吃不開,也行不通。不同經濟體互相依存、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農·史密斯所言:“所有努力擴大貿易的國家都是而且將一直是贏家。”
這是2022年7月19日拍攝的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建埃及供圖)
損人害己之謬
鼓吹“脫鉤論”,反映了西方某些人打造小院高墻、獨享發展機遇的圖謀。事實卻是,一國政客越熱衷于鼓吹和實踐“脫鉤論”,就越讓本國企業和經濟遭殃,也越給經貿伙伴和世界經濟添堵。
美國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與中國“脫鉤”嚴重威脅美國在貿易、投資、服務和工業等領域的利益:如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將令美國經濟在2025年前每年損失1900億美元;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鉤”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國內生產總值(GDP)因此損失最多高達5000億美元……
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估計,如果歐盟企業在美國壓力下與中國“脫鉤”,德中之間貿易額將急劇下降。在最糟糕狀況下,德國GDP將降低0.81%,相當于英國脫歐時德國GDP降幅的6倍,或將導致經濟下行和大規模失業。
美國凱托學會貿易專家科林·格拉博說,阻止美國人購買外國產品或阻止將其他國家納入供應鏈,只會剝奪美國人長期享受的低通脹益處。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馬克·L·布施也認為,試圖用保護主義確保所謂的供應鏈安全,只會讓美國自身蒙受更大損失。
《經濟學人》評論,如果各國在全球化問題上倒退,不僅嚴重傷害世界經濟,還會出現不可預見的新痛點。
事實上,某些美國政客慣用的“脫鉤”政策傾向,正呈無差別、擴大化之勢,并開始反噬跨大西洋供應鏈關系。美國近期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等國內立法,就帶有強烈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色彩,引發眾多西方經濟體擔憂。多位歐洲領導人認為,相關法案涉及的補貼措施嚴重扭曲市場,損害歐洲利益,可能引發各經濟體“封閉市場”,“破壞已受到疫情沖擊的關鍵供應鏈”。
這是從珠江之畔的廣州地標廣州塔頂拍攝的珠江流經廣州市區(2022年8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誤讀中國之謬
鼓吹“脫鉤論”,反映了西方某些人誤讀中國、自以為能夠以此遏制中國發展的盲目“自信”。他們取悅國內民粹主義勢力,圍繞中國話題不斷誤導輿論,完全無視中國為世界經濟繁榮和全球供應鏈穩定作出的重大貢獻。
數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繁榮的過程,既是中外合作共贏的過程,也是“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各類西方謬論不斷破產的過程。與各類過往謬論一樣,“脫鉤論”不過是反映中國經濟和中外關系真實情況的又一“反向指標”。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保持在30%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卻累計下降約34%;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如今,中國經濟正走在一條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不少海外人士和機構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強勁動力。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以“幼稚”“狹隘”形容“脫鉤論”。他表示,“脫鉤論”傳遞“錯誤信息”,違背世界實際需要。從長期來看,中國發展勢頭“非常積極”。西方國家不應在技術、貿易等領域施壓中國,甚至叫囂“脫鉤”,而應該與中國積極合作、謀求共贏。
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系主任謝里夫·加利認為,中國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無法替代,所謂“與中國脫鉤”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中國的成功讓發展中國家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讓全球化更公平、更包容,與中國“脫鉤”,就意味著與機會脫鉤,與未來脫鉤。
實踐證明,各國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是正道。迷信叢林法則只會加劇發展裂痕,導致貧富分化,擴大南北鴻溝,阻礙全球發展。只有堅持以開放求發展,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用對話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開放包容取代封閉排他,各國才能匯聚起合作共贏的磅礴力量,走在共同發展的光明大道上。(記者:傅云威、徐超、宿亮、俞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