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圖片說明(從上至下):
1、2021年2月24日,美國華盛頓紀念碑周圍的美國國旗降半旗悼念新冠逝者。(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2、2021年1月24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拍攝的華盛頓紀念碑和國會大廈。(新華社記者劉杰攝)
3、3月24日,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國際觀察)俄烏沖突“世界沖擊波”之政治篇——世界秩序深刻演變 美國霸權失道寡助
新華社記者柳絲
俄烏沖突仍在持續,它對國際格局的沖擊不斷顯現。在美國宣揚西方所謂“空前團結”之時,許多國際觀察人士看到的是:美歐利益分歧難以化解,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拒絕對俄實施制裁,美國霸權失道寡助之勢越發清晰。
美歐“應急團結”難持久
分析人士指出,從表面上看,俄烏沖突使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的歐洲多國暫時加強了與美國的捆綁。然而,在烏克蘭危機逐步升級過程中,美歐之間犧牲的是歐洲的利益,維護的是美國的霸權。這種不平等關系與利益分歧難以消除,再加上地緣位置的不同,決定了眼下雙方相互抱團其實只是一種危機刺激下的“應急團結”,注定難以持久。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原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學教授安古斯托·薩莫拉爾日前撰文一針見血地戳穿美國的心思:“美國深知單打獨斗不行,所以急于招募那些愿意拿出相當部分預算來彌補美國的劣勢、并且可以在對付俄羅斯的戰爭中充當炮灰的國家。這可以解釋為何美國拒絕與俄羅斯就安全問題談判,因為問題不是烏克蘭的獨立和主權,而是將烏克蘭作為陷阱,以便歐洲盲目地集體承擔作為美國大西洋側翼的角色。”
一邊是美國漁翁得利大發“戰爭財”。俄烏沖突升級后,加拿大和德國分別計劃從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88架和35架F-35型隱形戰機,波蘭計劃購買數架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生產的MQ-9型“死神”無人機,一些東歐國家打算采購美國的“毒刺”便攜式地對空導彈和“標槍”反坦克導彈。美國還趁著歐洲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迅速與歐盟達成協議,計劃今年額外向歐盟市場提供至少15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
一邊是歐洲經濟民生遭嚴重沖擊。受對俄制裁影響,歐洲食品和能源價格飛漲,今年3月歐元區通脹率升至7.5%,創歷史新高,波羅的海三國及荷蘭通脹率甚至高達兩位數。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歐洲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增速將分別降至3%和3.2%,較今年1月發布的預測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
美國得利,歐洲遭殃,這使得二者的“團結”缺乏牢固根基。意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說,西方對俄制裁實質上是在傷害歐洲,而美國付出的成本是最低的。“美國迅速結束沖突的動機并不存在,因為是歐洲人在付出最大的代價。”
發展中國家拒絕站隊
美國是俄烏沖突的始作俑者,又以沖突為由對俄實施極限制裁,肆意損害他國利益,令許多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看清美國的自私與霸道。因此,在對俄制裁問題上,很多國家拒絕美國施壓脅迫,充分顯示出美國霸權不得人心。
美國“反對戰爭”網站日前刊登馬薩諸塞大學教授約翰·沃爾什的文章說,俄烏沖突升級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并未站在美國一邊制裁俄羅斯。“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約170個拒絕加入制裁。這些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數。”
亞太地區的印度和東盟國家是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但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它們大多不愿選邊站隊。印度還不顧美方施壓,大量增購俄原油。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同樣拒絕在對俄立場上追隨美國。在西方對俄制裁導致國際能源價格暴漲的情況下,美國對海灣盟友展開密集外交,試圖說服它們增加石油生產,結果遭到冷遇。在拉美,地區大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均明確表示,不會對俄采取制裁措施。非洲國家也普遍持相同立場。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俄烏沖突的根源在于北約東擴。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表示,這場沖突暴露出西方的雙標。
正如沃爾什所言,如果將人類看作一個整體,那么在對俄制裁問題上被孤立的實際上是美國及其盟友。
美國霸權失道寡助
俄烏沖突讓越來越多國家看清美國的真實面目和企圖。“一些國家實施的單邊經濟制裁,超越了全球制度環境中的任何討論范疇,是世界體系變化或‘失序’的一部分……它們甚至引發了關于向新世界秩序過渡的思考。”阿根廷經濟學家胡利奧·C·甘比納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長期以來,美國利用軍事霸權、美元霸權,肆意對他國發動戰爭、實施制裁,嚴重破壞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損害包括其盟友在內的世界各國利益。“要與美國交往,就必須始終牢記這句話,‘美國沒有朋友,只有利益’。眼下很明顯的是,美國戰略家們策劃了俄烏沖突,其目的是試圖阻止帝國的衰落,防止包括歐洲在內的、有能力爭奪全球霸權的多極崛起。”古巴《格拉瑪報》刊文指出。
世界上越來越多人已經看清,為維護自身霸權,美國不僅推動俄烏沖突一步步升級,拉攏西方國家對俄施加極端制裁,沖擊全球經濟民生,還強化美國主導的軍事同盟體系,大搞集團政治、陣營對抗,嚴重破壞全球治理體系,令進入動蕩變革期的世界面臨更多難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擔憂,全球分裂為若干地緣政治和經濟板塊的風險日益加劇,全球治理的碎片化“可能會讓我們完全無力應對其他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威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為世界最大亂源的美國,其霸權的衰落與世界的多極化趨勢一樣不可逆轉。西班牙政治分析家馬諾洛·莫內雷說:“一個普遍共識是,我們正處于時代轉型中,其特點是美國霸權的衰落和新勢力的出現,這些新勢力在客觀上質疑美國定義的秩序,我們正在向多極世界過渡。”(參與記者:張遠、孫浩、韓冰、喬繼紅、劉陽、吳寶澍、辛儉強、劉佑民、劉贊、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