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中國抗疫成就助力世界經濟復蘇走穩走實
新華社記者王嘉偉
《為何全世界需要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中國的新冠感染“動態清零”政策包含對別國的教益》……在歐美多國逐步取消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之際,美國彭博社、《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近來接連刊文,肯定中國抗疫成就令世界受益。事實勝于雄辯。理性人士都能看到,中國抗疫交出了不凡答卷,正助力世界經濟復蘇走穩走實。
2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人民體育場臨時核酸檢測點,周邊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來,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統籌好疫情防控與經濟復蘇成為各國的共同挑戰。中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率先贏取發展主動,確保了從蘋果手機、特斯拉汽車到化肥等各類商品繼續運往世界各地,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中國抗疫的世界貢獻,在于確保自身穩定發展。越來越多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彭博社文章指出,如果不采取嚴格防疫措施,中國新冠感染和死亡人數可能激增,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陷入停頓。“如果消費者和企業想繼續購買中國制造的商品,而不必忍受供應短缺和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就應該希望中國能繼續奉行新冠‘動態清零’政策”。
《華爾街日報》文章認為,兩年多來,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實現了其他國家一直渴望的兩個目標:低死亡率和經濟干擾最小化。美國人現在剛剛開始擺脫新冠魔影回歸正常生活,而大多數中國人早在2020年就已經如此了。
事實上,中國在控制國內疫情、促進經濟復蘇方面取得的成就早已得到國際社會公認。“中國是全球抗疫的模范,”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塞瓦斯蒂安·舒爾茨的評價很有代表性。舒爾茨認為,疫情期間中國與海外保持活躍的貿易往來,發揮著穩定全球供應鏈的作用。
中國抗疫的世界貢獻,在于“賦能”他國經濟復蘇。中國以開放合作態度,盡己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資。僅2021年,中國就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2021年10月14日,工作人員在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運輸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的科興新冠疫苗。(新華社記者毛鵬飛攝)
最早提出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早支持疫苗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中國有效推動國際抗疫進程,為各國實現經濟平穩復蘇發揮積極作用。
疫情沖擊下,中國以規模可觀、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體系為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補臺”,以迅捷高效、互聯互通的物流運輸系統為世界經濟動脈“輸血”,以超大規模、增長強勁的市場為各國經濟復蘇“賦能”。正如彭博社文章所言,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時間越長,它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的收益就越大。
2021年12月8日,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第2000列合肥中歐班列即將啟程。(新華社記者周牧攝)
中國抗疫的世界貢獻,在于分享抗疫與發展智慧。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背景下,中國因時應勢、主動應對,推動國際宏觀政策協調,為推進抗疫國際合作出謀劃策。
從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到召開新冠疫苗合作國際論壇,從攜手各國共建“健康絲綢之路”到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繼續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支持多邊框架下的抗疫合作機制,為重振全球發展信心提供不竭的“動力源”,在日積月累的全球實踐中贏得更廣泛的“信任票”。
印度尼西亞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說,中國通過提供抗疫物資、派遣醫療隊和援建病毒檢測實驗室等方式協助亞太多國抗疫,為亞太國家控制疫情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展現大國擔當。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說,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并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向多個國家援助醫療設備和新冠疫苗,是多邊主義與經濟全球化的倡導者與支持者。
當前全球新冠大流行是否走到“拐點”,科學界對此仍存爭議。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把準航向。中國堅持“動態清零”,經濟穩步復蘇,并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必將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穩健助力。(參與記者:謝昊、吳長偉、倪瑞捷、黎華玲、余謙梁、鄭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