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夜夜爽99久久无色,2020极品精品国产,被公侵犯中文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亚91,男女又色又爽又爽视频,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3 12/ 20 21:20:39
來源:新華網

駐點筆記丨新華社駐臺記者年終觀察:“缺”之痛與“融”之望

字體:

  新華社臺北12月20日電 題:新華社駐臺記者年終觀察:“缺”之痛與“融”之望

  新華社記者劉斐 陳鍵興

  年頭民眾“排隊搶蛋”的記憶歷歷在目,年末藥局“以藥易藥”的場景再次出現。這一年,“缺”成為臺灣百姓生活中的關鍵字。

  臺灣民間機構與媒體評選2023年度代表字,“缺”在58個候選字中位居榜首。《聯合報》就此評論,臺灣這幾年一直處于百“缺”待補的困窘狀態,出現“搶藥”“搶蛋”“搶口罩”等過去難以想象的亂象。當“缺”和“搶”成為日常,民眾將失去信心,形成缺乏安全感的社會。

  “缺”之痛

  寶島陷入“缺乏之境”,令人心痛。

  近年來,從島內工商界憂心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到疫情之下的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試劑,好不容易走出新冠陰霾又遭遇缺蛋、缺藥……

  今年,島內抗生素、止痛藥、退燒藥等常用藥持續短缺,臺灣藥師公會曾透露供貨量跟不上需求的藥品一度達200種,島內媒體以“30年最大缺藥潮”形容。民進黨當局則辯稱,全世界都缺藥,臺灣的情況是原料短缺、臨床需求增加、民眾用藥習慣改變等原因造成。

  再說電力供應,臺灣7年多來出現4次大范圍停電,大小停電事故接連不斷。對此,民進黨當局多次進行所謂“澄清”,認為“臺灣不缺電”。臺灣網友則質疑:“不缺電,干嘛漲電價?”島內輿論認為,由此可見當局與民眾感受上的巨大差距,“備用容量率不足是事實,缺電恐成企業深耕臺灣的絆腳石和揮之不去的夢魘”。

  面對“缺”之痛,臺灣民眾只能在網上無奈自嘲:“不是缺藥,是我們病太多。不是缺電,是我們用太多。不是缺蛋,是我們吃太多。”

  11月底,“臺灣議題研究中心”公布民進黨當局引發高聲量民怨的十大事件,榜首是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第二名為“疫苗采購/高端疫苗爭議”,“缺蛋與進口蛋爭議”列第四,“513大停電與能源議題”列第六。

  該“榜單”中,“臺海和平與戰爭”位居第五。有島內媒體報道臺灣2023年度代表字時,在頭版標題中用加粗字體寫下“什么都缺”,并補上了“缺安全感”。

  12月7日,臺灣2023年度代表字票選結果公布,“缺”字在58個候選字中位居榜首。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何以“缺”

  《說文解字》:“缺,器破也。”對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器”當然是生活的飯碗。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缺”?學者劉明德投書島內媒體直言,所有“缺”的背后,就是主事者的“缺德”。

  “德”的議題,近期成為島內輿論一大熱點。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區桂芝痛心疾首聲討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課綱,痛批“缺德”“無恥”的教育政策戕害樹人大業、荼毒年輕世代。一番振聾發聵之言引發島內社會強烈共鳴。

  苦民所苦,為政之道。“臺灣各種‘缺’歸根結底是人禍,是當局施政無能、人謀不臧。”臺灣時事評論員謝志傳說,民進黨當局不但施政荒腔走板,還不斷挑釁,升高兩岸對立,造成臺海緊張,讓百姓缺失了“安全感”和“方向感”。

  “為政者缺乏長遠眼光與政策規劃,只求選票利益。”臺灣媒體人張鈞凱對記者說,民進黨當局所謂“民主”缺乏“以民為本”的底蘊,自然無法形成“良治”,使得“民主”悖離“民意”,只能制造選舉民粹當作麻痹人民的“興奮劑”,讓臺灣在“民主自由”偽裝下體質不斷虛弱。

  這位年輕人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其領導人的“風光”卻是臺灣社會黯淡的開始。“不承認‘九二共識’,摧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互信基礎,操弄‘親美抗中’來綁架臺灣民眾,讓臺灣社會陷入‘悶燒’狀態,經濟民生嚴重受損。”

  “苦”“茫”“翻”“亂”“疫”“宅”“漲”“缺”,2016年以來的臺灣年度代表字是否揭示了廣大民眾的情緒密碼?謝志傳表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對民生疾苦漠不關心、對權位利益吃干抹凈、對不同聲音打壓恐嚇、對兩岸關系倒行逆施,讓臺灣民眾陷入憂慮與苦悶之中,才會屢屢選出負面的年度字表達心聲。

  12月8日,由兩岸有關機構共同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在臺北揭曉,“融”字以最高票當選。這是臺灣中華書學會的多名書法家和參會嘉賓展示不同字體“融”字長卷。新華社記者 劉斐 攝

  “融”為盼

  臺灣“缺”很大,兩岸“融”為盼。

  由兩岸有關機構共同舉辦的2023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結果也在歲尾揭曉,“融”字以最高票當選。推薦理由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今年發布,突出‘融’這個目標,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期盼兩岸融合更進一步,共創美好明天”。

  今年以來,張鈞凱多次往來兩岸,看到部分恢復的直航航班幾乎班班滿載。他說,兩岸之“融”是大勢所趨,并且是現在進行時。融合發展是不可逆的。文化歷史、民生經濟、社會出路等都把兩岸緊緊聯結在一起,潤物無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也預示兩岸關系發展的必然方向。

  這一年,兩岸各界有識之士在疫后按下交流重啟鍵。馬英九先生訪問大陸及大陸師生來臺回訪,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兩岸交流融合月等重現線下互動熱鬧場面……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仍未全面恢復交流往來常態化正常化,但“走近走親”“你儂我儂”“其樂融融”的心聲是記者年末在臺最常聽到的期望。

  “兩岸同文同種,且近在咫尺,互通往來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經濟上,臺灣無法脫離大陸,文化上兩岸更血脈相連,任何人無法斬斷。”臺灣梅花媒體集團總裁王綽中對記者說,兩岸融合非常重要,兩岸終究要走向融合,要努力促成兩岸融合。

  心念蒼生當補“缺”,情系兩岸應促“融”。

  和平、發展、交流、合作是同胞最懇切的盼望。歲末之際,期許來年臺海春暖花開、同胞花好月圓。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010020030310000000000000011101301130038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