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17日電 題:手機操控,云端管理……科技助糧油作物增產減損
新華社記者葉婧
2023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無人駕駛收割機正在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 葉婧 攝
走進位于山東濰坊的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示范基地,40余臺套智能農機正在田間大顯身手:有駕駛室內空無一人卻能夠自動識別、避讓田間障礙物的收割機,有收集植保、土壤、氣象、蟲情等數據的拖拉機,還有能在精細化的同時兼顧大豆玉米“4+2”復合播種的氣吸式精量播種機……
這是記者17日在2023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看到的場景。智能農機有條不紊地執行著收獲、打捆、耕整、播種、植保等農事生產,默契地完成各類演示。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正由“汗水農業”朝“智慧農業”加速轉變,過去農民手持鐮刀、彎腰割麥的場景,正逐漸被掌上種田、云端管理的智慧種田方式取代。
“基地中無人農場作業演示只需一臺手機即可完成。這背后,是實時顯示各類作業數據的智慧農場管理平臺,它就像一個智慧的‘大腦’?!睘H柴雷沃拖拉機研究院副院長王輝說,每臺無人駕駛農機上都裝有智能監控、作業質量傳感器等設備,能夠集成數據實時回傳平臺,結合區域農藝特點加上大數據分析,農場主可以從中獲得較為科學的農事決策建議。
2022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73%。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正在為糧食生產注入新動力。
在20世紀90年代的江北第一個噸糧縣——淄博市桓臺縣,泓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1390余畝麥田正在爭時搶收。合作社理事長于昌江告訴記者,2019年,崔樓村黨支部依托合作社對村內耕地進行了整建制流轉,并統一種植、管理,糧食生產已實現全程機械化。
“現在,即便是‘三夏’農忙,田里也見不著幾個人。近幾年,我們合作社的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7%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6.4%以上。僅提升機械化程度,就能讓每畝地增產60多斤?!庇诓f。
2023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現場,無人駕駛農機正在田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葉婧 攝
記者了解到,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也是一次新技術培訓,內容包括無人農場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展示、夏收夏種高端智能農機作業演示、小麥機收損失率檢測培訓、糧油高質量播種田間教學、特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講解、拖拉機安全操作規范演練、聯合收獲機試驗鑒定安全性評價交流等。
七分種,三分管。記者了解到,在“耕種管收”全鏈條中,播種是較為薄弱的一環,因此提高播種質量對于增加糧食產量的潛力巨大。在糧食作物高質量機械化播種技術培訓演示現場,圍繞糧油“推技術、提單產”重點任務,不僅有加掛了“大豆+玉米”一體化精量播種機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演示,還有不同機器、不同速度下播種情況和出苗情況的對比試驗展示。
“我們聯合行業專家、農機企業及農機合作社等進行了初步測算,在玉米、大豆生產中,通過降低種子破損率,穩定播種均勻度和深度,提升播種質量,有關農藝專家預計能夠實現畝均增產10%左右?!鞭r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糧作機械處副處長王超說。
據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站長劉恒新介紹,2023年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的主題是“機械化智能化推動糧油經產能提升”,其中涵蓋糧油作物提單產、擴面積、減損失、防災害等機械化技術,是一次綠色智能高效增產技術裝備的集中展示。
作為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山東已連續多年、成規模地組織機收減損活動。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化管理處處長王乃生說,今年,山東將繼續組織開展糧食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力爭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機收損失率控制在1.5%以內。
在糧食作物高質量機械化播種技術培訓演示現場,展示了不同機器、不同速度下播種情況和出苗情況。新華社記者 葉婧 攝
中國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已連續舉辦八年,基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的智慧農業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國農業生產。
“農業機械搶農時、提效率、保質量,在我國糧油作物增產減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水稻、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上,我國已經具備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機械化作業的技術條件?!敝袊こ淘涸菏俊⑷A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說。
下一步,我國還將推進機械化由耕種收向產前產后延伸,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進軍,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機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