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月7日電(記者朱筱、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英國、德國古生物學者通過研究遠古植物花粉粒中類似防曬霜物質的變化,發現了2.52億年前陸地生物大滅絕的“元兇”:臭氧層破壞。研究成果于7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
本次研究涉及的花粉粒化石。(中科院南古所供圖)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劉鋒介紹,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大滅絕,讓超過八成的海洋物種和約九成的陸地物種消失。其主要原因一般認為是大規模火山噴發導致全球環境劇變,但這些環境因素如何作用于陸地生態系統,還缺乏直接證據。
此次,研究人員運用紅外光譜,定量測量了我國西藏南部二疊紀、三疊紀過渡期1000多粒陸地植物花粉粒的物質含量。結果顯示,在大滅絕期間,花粉外壁中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明顯升高。這兩種物質是酚類化合物,功能類似“防曬霜”,植物可以通過調節它們的含量來抵抗紫外線。它們的含量增加,說明在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大氣紫外線輻射的強度明顯增強。
本次研究涉及的位于西藏南部的花粉化石取樣點。(中科院南古所供圖)
“這是一項指示遠古紫外線含量的直接證據。”劉鋒說,空氣中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對整個陸地生態系統都有深遠影響。紫外線本身破壞力巨大,導致了一批陸地生物死亡。剩下的植物為了抵御傷害,在葉片中大量合成葉黃素、香豆酸和阿魏酸等,并減少合成葉綠素,光合作用減弱,溫室氣體進一步增加。另外,葉肉中的葉黃素、香豆酸和阿魏酸等對于食草動物和昆蟲來說難消化且營養價值低,這改變了陸地食物鏈,導致一大批陸生動物滅絕。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