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體育盛典
迸發亞洲力量
在經歷了緊張的籌備和測試后
在23日
這個象征著豐收的中國農歷秋分時節
杭州亞運會要和大家正式見面了!
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右)和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本屆杭州亞運會的競賽項目為
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
包括31個奧運項目和9個非奧運項目
不僅有田徑、游泳等奧運大項
也有武術、藤球、板球、克柔術等
代表不同地域體育文化的特色項目
體現了亞洲體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共有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的
12000多名運動員報名參賽
人數創歷屆之最
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拉賈·蘭迪爾·辛格
不止一次面對媒體時表示
“我們將看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亞運會。”
9月16日,杭州亞運會亞運村開村儀式暨中國體育代表團歡迎儀式在亞運村旗幟廣場舉行。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參加杭州亞運會的
中國體育代表團總人數達1329人
其中運動員886人
運動員平均年齡25歲
年齡最大的是橋牌運動員戴建明,60歲
年齡最小的是滑板運動員崔宸曦,13歲
馬龍等老將再次出征亞運賽場
張雨霏等中堅力量向金牌沖擊
不少亞運新人
將在本土迎來自己運動生涯的里程碑時刻
9月21日,中國組合阿卜杜哈力克江·穆太力普(右)/吳佳欣在杭州亞運會沙灘排球男子預賽A組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計啟用56個競賽場館
9月20日
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主新聞發言人陳衛強介紹
杭州亞運會54個競賽場館、30個訓練場館
全面建成并通過賽事驗收
此前的53場測試賽
以及開幕式主會場10萬人的壓力測試均已完成
這是9月16日拍攝的杭州亞運村。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亞運村是賽時運動員生活最久的場所
杭州亞運村村長李火林在16日的開村儀式上表示
“我們最大的心愿是大家在亞運村能暢享生活便利
感受到像家一樣的安全、溫馨、舒適。”
亞運村的商業街區布點了
通信、超市、干洗、理發等15個服務業態
健身服務中心占地約8000平方米
運動員村餐廳最多可容納4200人同時就餐
有清真餐、東亞風味、歐陸風味、西式快餐等
這是8月21日拍攝的黃龍體育中心亞運場館群。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智能、綠色是杭州亞運會的亮點
作為亞運會足球比賽場館之一
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
在草坪下安裝了傳感器
它們能采集草坪根部溫度、濕度、酸堿度和氮磷鉀含量
以及草坪表面的光照強度、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等數據
讓工作人員可以實現“智能養草”
浙江工商大學文體中心體育館鋪設
具有減震效果的懸浮式專業運動地板
在身體碰撞激烈的手球比賽中減少對運動員的傷害
塘棲盲人門球基地在門上安裝
自動感應的語音播報器
幫助視障運動員判定方位
此外
“數字煙花”還將替代“實物煙花”
利用三維動畫、AR技術等
將開幕式的情感體驗最大化
吉祥物玩偶面料采用數碼印花工藝
裁剪采用手工加電剪刀代替傳統激光裁剪
不產生煙霧
……
9月20日,火炬手吳易昺(左)在火炬傳遞前與觀眾互動。新華社記者 韓傳號 攝
科技的力量也讓杭州亞運會的火炬傳遞成了史上之最
不僅有2022名火炬手將“薪火”傳遍11座城市
更已有超過1億數字火炬手在虛擬世界里共享亞運精神
23日晚
上億名參與者將在虛擬空間共同“點燃”亞運圣火
亞運史上首個開幕式數字點火儀式
將以一次文明與科技的結合詮釋創新之力
8月24日,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愿者在出征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青年志愿者傳遞出愛與希望
場館內外
志愿者“小青荷” 以貼心周到的服務
展現中國人的熱情好客
杭州亞運會共招募了3.76萬名“小青荷”
主要來自浙江省內46所高校
還面向社會重點吸納了競賽、小語種、醫療等專業力量
“杭州亞運會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
也是文化交流互鑒的盛會。”
作為一名國際社會志愿者
浙江工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
埃及留學生穆斯塔法說
豐富多彩的亞運元素裝點杭州街頭,亞運氛圍濃郁。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
錢塘江邊有可以為手機無線充電的公共座椅
大運河畔有能夠和家人漫步的幽靜綠道……
以舉辦亞運會為契機
杭州近兩年每年增綠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
累計建成綠道共4700余公里
力爭讓市民“出門見綠”
杭州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夯實
目前地鐵建設已達516公里
高速路網、快速通道、高鐵站、機場等
城市大型基礎設施的提升都得益于籌辦亞運會
還有一天
萬眾期待的杭州亞運會將在西子湖畔精彩綻放
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
一場“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典
將揭開面紗
凝聚起同愛同在、同心同創、
同力共贏、同向未來的力量
記者:季嘉東、趙建通、劉揚濤、胡佳麗、王君寶
編輯:王沁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