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從古蜀走來,擁有秦漢“列備五都”、唐宋“揚一益二”的繁華,也屢經戰亂與自然災害的考驗,卻一直活力充沛、昂揚奮發。如今,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在這里盛大開幕。成都,將匯聚全世界的目光。
1
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辦,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完備的基礎設施作后盾。
成都用實力說話——2022年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集聚了139家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動能強勁;擁有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兩大航空口岸,為大運會提供最便利的交通條件;擁有57所高校、10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2100多萬常住人口,為培育大運會品牌、擴大世界大運會影響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
自2018年成功申辦大運會以來,成都在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建設方面,已完成了49座體育場館的新建、改擴建,場館的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水準,通過舉辦測試賽,辦賽經驗不斷提升。
這是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拍攝的東安湖體育公園(2023年7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借大運會籌備東風,成都近年累計建成1500多個大小公園、5000多公里各級綠道。
百公里環城綠道上,破風的騎行隊伍,青龍湖畔風雨無阻的馬拉松訓練,錦城湖上星星點點的賽艇、槳板……是“大運之城”給人們的豐厚饋贈,也是人們對生活的熱烈表白。
2
成都金沙博物館,凝視古蜀太陽神鳥金飾,一眼望見3000年前古蜀先民對光明與生命的熱愛、堅毅的向往與永恒的追逐。成都大運會,火炬、主體育場、會徽、獎牌綬帶……“太陽神鳥”身影頻頻出現。這是昨日與今天的擁抱,當下與未來的碰撞。
這是陽光透過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館穹頂,在墻壁上投下太陽神鳥造型的影子(2022年3月10日攝)。新華社發(張艷 攝)
從秦漢的棋弈到唐代的馬球,從宋朝的蹴鞠、捶丸到民國時期華西壩的網球賽、青羊宮的武術“打金章”……體育的基因一直在成都的血脈中流淌。
對體育的熱愛,源自對生活的熱愛。四川博物院里陳列的東漢陶俑,手舞足蹈、咧嘴大笑的樣子,是樂觀、豁達的成都人的真實寫照。
蜀地自古多戰亂、頻災難,但這些并未讓蜀人一蹶不振,而是平添了幾分韌性。如果把成都發展的歷史看作一場朝著太陽奔跑的超級馬拉松,那些戰亂、天災,都沒有讓跑者停下腳步。不放棄,挺過去,這座城市一直在不斷刷新個人的最好成績!
3
“天府之國”不是靠天賞飯,而是靠人用一滴滴汗水、一個個老繭筑成。
勤勞的古蜀先民早在4500多年前就在成都平原種植水稻,卻飽受水患侵擾。從傳說中的大禹、鱉靈治水,到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深淘灘、低作堰”建起都江堰,成都人民用智慧和勇敢馴服了洶涌的岷江,從此才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川西“壩子”。
在成都天府大道,馬拉松愛好者在比賽中(2022年1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安逸”是這座城市的華服,勤勞進取才是她的底色。“邊奮斗,邊生活”是當下許多扎根于此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從65米的香香巷到延伸百公里的天府大道,從菁蓉小鎮到成都科學城,從掏耳朵的手藝人到游戲開發程序員,興旺的何止360行?今天,奮斗在成都的創業者,超80%是37歲以下的青年人,“大運之城”更是“青春之城”。
烈日炎炎,成都大運會開幕式排練現場,音樂一響起,四川傳媒學院的杜春雨馬上伴著旋律練習跳舞,他已經記不清衣服濕透了多少回,有多少個夜晚是練到凌晨才回到學校。
本屆大運會,像杜春雨這樣的青年志愿者注冊人數已達139萬人。這個夏天,他們將與運動員一起,在成都綻放美麗。
4
體育是紐帶,文化是橋梁。
從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等殊榮,到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再到如今成為“大運之城”,成都的魅力一直在線。
漫步匯聚眾多國際一線大牌的成都太古里,咫尺之隔便是千年古剎大慈寺。時尚與傳統相映成趣、國際范與中國風完美融合。簡約不失精彩,恰好是成都一直秉承的生活美學。
這是7月19日在成都市一家成都大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內拍攝的成都大運會川劇變臉盲盒“蓉寶”玩偶。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成都人“生在屋里,活在茶鋪”,獨愛那一碗物美價廉的“三花”。坐進百年鶴鳴茶館,抬頭是百年茶館的古韻,低頭是新茶的幽香。蕓蕓眾生,千姿百態,卻有著相似的生活哲學——“余生很長,何事慌張?”
成都老饕吃火鍋,不愛擠排號幾百上千的網紅店,獨愛街角吃了十幾年的“蒼蠅館”。熱辣翻滾中,一鍋道盡城市海納百川的包容。
成都,正張開雙臂,擁抱遠客。這將是一場世界青年與一座中國城市的雙向奔赴,是中國向世界的一場青春之約。
“蓉火”即將點亮主火炬塔,煙花就要在東安湖上綻放。賽場上,勇敢、協作、超越的青春之歌,即將奏響。
成都,準備就緒。(記者:吳光于、袁秋岳、張海磊、鄔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