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退役軍人工作力量
裴金佳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這為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努力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貢獻更多退役軍人工作力量。
著力推進退役軍人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提出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退役軍人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適應國家發展步伐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著力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持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推動組織管理體系更加堅強有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貫穿退役軍人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加強政治機關建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五有”“全覆蓋”要求,著力建強服務保障體系,持續推進服務中心(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完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加強教育培訓、實踐鍛煉、關心愛護,激勵廣大干部擔當作為、拼搏奮斗。
推動工作運行體系更加順暢有序。始終把機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著力完善系統、部門、軍地合力協作機制,健全移交安置、就業創業、雙擁共建、英烈保護、矛盾化解等重點工作機制,推動工作運行更加規范有序、順暢高效。著力完善責任逐級壓實、壓力層層傳導的工作落實機制,將退役軍人工作納入地方黨政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充分發揮督查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作用。建好用好信息化工作平臺,借助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提供便捷、精準的服務,以信息化建設推動退役軍人工作提質增效。
推動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有效。始終把依法行政作為推動工作的基本準則,切實提高退役軍人工作法治化水平。堅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改革方案,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細化實施《“十四五”退役軍人服務和保障規劃》,加快制訂修訂《退役軍人安置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烈士褒揚條例》等,不斷健全完善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體系。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大盤點,貫通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和政策執行“最后一公里”,推動退役軍人工作持續改進提高。
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必須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要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努力推動自身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著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要堅持把推動退役軍人更好安置就業作為工作的著力點,著力提升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構建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終身職業教育有機統一的教育培訓體系,舉辦系列招聘活動和創業創新大賽,建立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幫助廣大退役軍人充分就業、穩定就業、體面就業、高質量就業,讓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價值。
積極助力基層治理。退役軍人普遍政治堅定、視野開闊、敢于擔當,許多同志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要領域發揮著突出作用。在實踐中,要大力推廣貴州安順發展“兵支書”做法,推動優秀退役軍人依法依規進入基層“兩委”,鼓勵支持退役軍人到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層一線工作,積極投身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穩邊固疆事業。
推進精細化服務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把廣大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維護好,把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好。”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著力為廣大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服務,切實讓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努力提升服務保障質量,提高部分服務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為部分退役軍人辦理養老保險集中補繳,全面制發優待證。努力推動服務更加精準,為服務對象建檔立卡,準確掌握各類服務對象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保障。
積極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加強軍地戰略規劃統籌、政策制度銜接、資源要素共享”。退役軍人工作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延伸和重要支撐,必須放在強軍事業中來思考和推動。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對接國防和軍隊改革,積極服務部隊練兵備戰,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對接國防和軍隊改革。服務改革強軍是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必須始終緊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步伐,對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主動適應軍隊作戰指揮、力量體系、政策制度等方面深刻變革,對退役軍人工作各環節進行體系化設計,切實擔起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使命。圍繞軍事政策制度改革要求,制定相應改革方案,確保政策制度有效銜接。圍繞軍事人員現代化要求,高質量完成退役安置任務。
配合軍隊練兵備戰。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擁軍支前工作意見,建立全國雙擁系統應急應戰快速響應機制,適時開展演習演練,確保遇事隨時能夠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緊貼部隊練兵備戰需要,堅持平戰結合、平戰一體,精準掌握退役軍人服役時的專業方向、退役后的工作去向,著力將光榮院、優撫醫院、軍供站等打造成服務保障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資源軍事效能。強力推進師級及以下離退休軍人和傷病殘士兵移交工作,幫助部隊輕裝上陣、專謀打贏。
鼓舞昂揚軍心士氣。聚焦廣大官兵急難愁盼問題,積極助力隨軍家屬就業,推進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切實推動解決軍人后顧之憂,提升廣大官兵的榮譽感、獲得感、自豪感。著力加強榮譽激勵,廣泛宣傳軍人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激勵有志青年從軍報國、獻身國防,促進廣大官兵建功軍營、忠誠報國。
助力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退役軍人工作政治性強、涉及面廣,與國家安全工作密切相關,在維護國家安全中承擔著重要責任。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按照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全力抓好各項安全穩定工作。
有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始終把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把退役軍人當家人、把退役軍人來信當家書、把退役軍人的事當家事,帶著愛心、耐心、細心解決問題,做到訴求合理的及時解決到位、一時難以解決的思想引導到位、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進一步暢通信、訪、網、電等各種訴求反映渠道,持續開展矛盾問題攻堅化解,努力做到接信即辦、接電即復、案結事了。大力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作用,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積極參與政策宣介、老兵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切實化解矛盾、疏導情緒、團結同志。
廣泛參與應急處突搶險。退役軍人大多具有專業特長、組織紀律性強,危急時刻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許多同志在現役時曾遂行多種應急處突任務,不少同志退役后仍堅守在公安、應急、消防、邊防等崗位,還有大批退役軍人積極參與搶險救援、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始終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第一線。要著眼國家安全應急體系建設,組織培養退役軍人應急力量,引導退役軍人投身搶險救災、應急處突、醫療救援等,努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奮進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退役軍人事務系統要牢記職責使命,堅持把廣大退役軍人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鞏固和推進軍政軍民團結,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奮進力量。
引領匯聚奮進力量。持續深化“老兵永遠跟黨走”“最美退役軍人”等學習宣傳活動,引導廣大退役軍人保持革命軍人本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典型示范、引導帶動作用,形成攜手并肩、團結一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動局面。
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退役軍人工作連接軍地,承擔著推動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團結的重要使命。要深入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命名表彰,推動雙擁工作不斷走深走實。廣泛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關愛功臣”“最美軍嫂”等活動,扎實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健全完善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機制,不斷深化軍愛民、民擁軍的深厚魚水情誼。
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要堅持建好用好紅色資源,開展縣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宣傳教育,推動紅色基因融入血液和靈魂。大力弘揚英烈精神,在烈士紀念日組織開展烈士公祭,推動施行英雄烈士保護法,組織“為烈士尋親”“百年英烈”等系列活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作者為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