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世界骨質疏松日:科學防治,強肌健骨
新華社記者李恒
66歲的崔先生在過去2年里發生2次骨折,平時經常背痛、乏力,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才發現患有骨質疏松癥;72歲的陳女士總會出現肌肉酸痛,自打退休后身高越來越矮了,直至檢查才發現患有骨質疏松癥……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今年中國主題是“強肌健骨,防治骨松”。什么是骨質疏松癥?如何科學防治骨質疏松癥狀?記者就群眾關心的骨骼健康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留意預警信號 正確認識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強度下降、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的一種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北京醫院骨科副主任王強介紹,骨質疏松癥主要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專家介紹,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多見于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影響鈣代謝和鈣質吸收,造成骨量減少。但骨質疏松癥并非老年人“專屬”疾病,繼發性骨質疏松癥不分人群,一些患有腎病、免疫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等患者都有可能患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不是突然發生的,要留意生活中的預警信號,比如駝背、四肢或腰背部疼痛、身高比年輕時變矮等,都提示可能患有骨質疏松癥,應及時根據情況到醫院就診。”王強提示,肌肉量下降也會引發并加速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應加強力量鍛煉,促進肌肉和骨骼健康,更好應對骨質疏松癥。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研究員宋純理介紹,骨質疏松癥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很多患者早期可能沒有癥狀。當骨質疏松癥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患者一旦受到外傷,極易發生骨折,老年患者還易引發或加重多種并發癥。
每年髖部骨折新發病例超百萬 對老年人健康影響大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老年髖部骨折診療與管理指南(2022年版)》指出,隨著老齡化的日趨嚴重,老年人群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髖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創傷,通常發生在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群中,跌倒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據調查,我國每年的髖部骨折新發病例超過100萬,而且還在逐年增加。髖部骨折對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巨大,因其致殘率和死亡率高而被冠以“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髖部骨折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將多學科合作共同管理的理念貫穿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診療和管理的全過程中,涵蓋患者入院至出院后康復各個階段,包括治療與處理、康復鍛煉、預防再骨折等。
王強介紹,手術治療應作為絕大多數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首選。手術風險的大小與患者的身體情況及治療團隊的經驗均密切相關。老年髖部骨折屬于限期手術,應盡快實施。
提高骨骼健康意識 科學防治骨質疏松癥
將“健康骨骼”行動納入第二階段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三減三健”專項行動內容,積極推進骨質疏松癥等主要骨骼疾病預防的科普宣教工作;印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強健骨骼肌肉系統”“延緩肌肉衰減和骨質疏松”納入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內容;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健康指導內容中,納入骨質疏松癥預防等相關內容……近年來,我國采取系列措施引導公眾提高骨骼健康意識。
如何防治骨質疏松癥?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骨質疏松癥是人體正常衰老的表現,不必過于恐懼。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骨骼的第一責任人,要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多食用牛奶、魚蝦、豆制品、堅果等,同時戒煙限酒、避免跌倒、規律運動。
王強建議,女性在圍絕經期、男性在55歲至60歲之間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切忌盲目補鈣,要謹遵醫囑,結合自身情況對癥下藥。
“維生素D有助于促進鈣的吸收,維持骨骼健康。秋冬季由于日照時間減少,通過曬太陽合成的維生素D也會相應減少,要及時適量補充維生素D。此外,應適當減少鍛煉,避免因磕磕碰碰導致骨折。”王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