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親戚’啊,逢年過節都要來,平時也常打電話聯系?!绷钠鹛靵砭蜁l現,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不少農牧民家都有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親戚”。
甘孜州以藏族為主體,藏、漢、彝、羌、回等幾十個民族在此聚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與生活習俗在此交融。2022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甘孜州建立了300個“石榴籽工作中心”、2242個“石榴籽工作室”、2737支“石榴籽工作隊”、培育6087名“育籽員”,完成6.5萬名干部職工與26萬余戶農牧民家庭的首次聯誼入戶任務。
“要用‘民族團結進家庭’這個載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甘孜州高質量發展奠定最穩定的基礎。”甘孜州民宗委主任蘇元明表示。
如今,“石榴籽”搭建起溝通交流平臺,干部群眾通過“聯誼”心手相牽。民族團結意識深入甘孜每家每戶,民族團結的故事在甘孜的每個角落發生。
一個社區的和諧生活
康定城中心的光明社區居住著漢、藏、回、羌等多個民族。在這個社區,基層治理工作不可避免地與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居民打交道。
2022年6月,光明社區“石榴籽工作室”掛牌成立。
轄區內人口多,家長里短的摩擦也少不了。今年年初,小區的一個化糞池堵塞,光明社區“石榴籽工作室”成員和負責該小區的網格員多次實地查看,反復與住戶協商,最后采取分攤費用的方式對化糞池進行疏通清理。
“大家有什么意見都說開了,對工作室的解決方案都很支持。”住戶西先生負責籌錢修繕化糞池,上門籌款的時候,每個住戶都給得很干脆。
截至目前,光明社區“石榴籽工作室”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6起,有效維護了社區的團結和諧。工作室還在轄區內開展義務巡邏,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認真落實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
為滿足不同民族居民的文化需求,工作室積極開展讀書月、道德講堂、志愿者服務、婦女節舞會、關愛老年人等活動,創建讓居民滿意的社區文化氛圍。
居民王友全說:“我今年快要90歲了,社區工作人員對我們老年人非常關心,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我也很愿意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
2022年12月,光明社區“石榴籽工作室”被評為優秀“石榴籽工作室”,成為康定“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的典型代表。
一次難忘的學習之旅
色達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澤讓洛吾聯誼家庭的“親戚”中有一名僧人和兩名學生。
“民族團結進家庭”活動開展以來,澤讓洛吾多次入戶聯誼,了解“親戚”們的情況。但上門拜訪、電話聯系的交流形式始終比較單一,澤讓洛吾想了一個進一步拉近雙方距離的方法。
今年5月,澤讓洛吾專程邀請自己的“親戚”赴稻城縣天文科技中心參觀學習。
“稻城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所在地,是目前國內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天文觀測地。”澤讓洛吾在稻城縣天文科技中心介紹著各種新奇的天文儀器,“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夢想正逐步成為現實?!?/p>
“親戚”們圍在澤讓洛吾身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兩位小朋友表示:“我們今天增長了見識,以后一定努力學習知識,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p>
在科普教育活動中共同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共同學習進步,這樣的“聯誼”是一次難忘的學習之旅,更增進了“親戚”間的情誼。
一處安置點的團結故事
2022年發生的瀘定地震造成全縣75720人不同程度受災。瀘定縣得妥鎮受災嚴重,最為嚴重的灣東村、紫雅場村、聯合村受災群眾被全部安排進臨時安置點入住。安置點居住著漢、藏、彝等民族受災群眾228戶877人。
不同民族的受災群眾在安置點共同生活,對政府災后治理提出了不小考驗。為加強服務效能、提升治理水平、促進民族團結,依托安置點內的黨群服務中心,得妥鎮掛牌成立由臨時黨委書記負責的“石榴籽工作室”。
工作室以“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為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慶和文體活動,豐富安置點各族群眾的生活;通過州、縣、鄉、村四級“石榴籽”平臺上下聯動,解決群眾困難訴求,確保安置點和諧穩定;組織開展“家門口”勞動技能培訓,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就業增收難題,有效激發民族團結內生動力。
“石榴籽工作室”的干部經常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與受災群眾守望相助、并肩戰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相關內容被寫進了安置點的村規民約,在“石榴籽工作室”的努力下,也如春風化雨,吹進了安置點各族群眾的心中。
截至今年8月,得妥鎮災后重建統規自建的275戶已全部開工建設,主體完工239戶,搬遷入住80戶。已經入住新居的姜可秀樂得合不攏嘴,她說:“我們搬進新家了,老小都快樂?!?/p>
在甘孜這個大家庭里,各族群眾情感相依、守望相助、親如一家,同心描繪著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畫卷,書寫著民族團結進步的新故事。(記者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