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綠色低碳 節能先行——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實踐觀察
新華社記者
全國節能宣傳周各項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日前,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圍繞“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主題,共同舉辦了2023年全國低碳日公共機構主題活動。
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中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記者在北京、廣東、陜西、湖北等地了解到,一些公共機構通過技術改造、智能管理等手段科學合理使用能源,積極做好節能降碳這篇大文章。
2023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北京市倡導“機關先行”,引導綠色辦公,細化一系列節能措施,如隨手關燈、不提供一次性紙杯、會議室熱水壺供應“半壺制”、短距離上下樓不乘電梯等。
館區面積大、耗能設備多,但“用能大戶”國家圖書館的能耗卻在逐年降低。據了解,2022年國家圖書館能耗消費總量下降3.89%,平均每人用能消耗下降9.3%。
針對珍貴文獻儲存和數據機房運行均需通過空調機組保持恒溫恒濕環境、能耗占比較高的問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霍瑞娟介紹說:“我們實施了國家圖書館數據中心機房及四庫全書庫空調系統改造,每年可節約用電約108萬度,節約電費約100萬元。”
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頂部,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鋪滿屋頂。利用屋面太陽能光伏系統,上圖東館可以產生“綠電”,自發自用。在圖書館內部,一些綠色細管道顯得頗為“神秘”。實際上,這些管道是用于在雨天收集屋面和場地上的雨水,經處理后可以用來澆灌草坪綠植等。
上海圖書館東館頂部,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鋪滿屋頂。(上海圖書館供圖)
暑期以來,陜西歷史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博物館建設了能源監控平臺、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升級改造了中水處理系統、鍋爐系統,降低水、電、氣等能耗。”陜西歷史博物館后勤保障部副主任任剛說,例如采用新型全預混低氮冷凝鍋爐替換原有鍋爐,將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40毫克/立方米降至10毫克/立方米。
早上7點多,武漢體育中心各場館便熱鬧起來。過去一周,400名中小學生在武漢體育中心冰上運動中心免費接受滑冰訓練。晚上送走學員后,冰上運動中心運營主管伍林立便和同事們一起,將冰被鋪設在冰面上。“這是很重要的步驟。冰被能起到保溫效果,降低能耗。”伍林立說。
“我們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和標準化管理體系保障設施設備節能降耗,并將節能降耗納入績效考核,定期檢查各場所節水、節電等措施落實情況。”武漢體育中心發展有限公司運行保障部部長左磊說。
打開天津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呂順超的手機,全院每天用電、用水、用氣量及每周、每月的數據變化一目了然,“醫院作為公共醫療服務機構,能耗種類多,醫療設備及公共設施多,許多設施設備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
天津市人民醫院工作人員利用樓宇自動化平臺進行能源使用遠程監控。新華社記者張建新攝
為降低電力消耗,天津市人民醫院完成了所有公共區域照明的改造,更換節能燈具2470套,占總燈具量的80%。過渡季節手術室需要空調制冷或供熱,以往需要運行全院大型空調機組,耗電量非常大;現在醫院為手術室配備了高效率的小系統空調機組滿足過渡季節使用需求,年節電達空調用電總量的20%。
位于廣州大學城的廣東科學中心里,前來研學游覽、體驗親子互動的人們絡繹不絕。記者看到,供冷值班人員簡達斌在場館內走來走去,不時還記錄著什么。原來,簡達斌手中有一張空調系統終端效果統計表,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30多個點位的溫度數值,“節假日期間,每天巡檢四次,其余時間還要利用電腦系統進行監控。”
廣東科學中心內,供冷值班人員簡達斌正在監測空調溫度。新華社記者胡夢雪 攝
“我們‘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基于已有建筑條件,通過更換老舊硬件設施、優化控制程序等提升運行效率;另一方面根據開閉館時間和展廳狀況,優化調整空調、扶梯等設施的日常運行。”廣東科學中心運行管理部副部長熊志勝說,盡管近幾年開放面積和客流量不斷增大,但能耗費用相比開館之初降低了將近一半。
除了做好節能降碳工作,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機構還利用人流眾多的優勢“化身”科普陣地,向公眾普及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理念。
自2018年起,每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陜西歷史博物館都會通過舉辦節能知識講座和知識競賽、擺放宣傳展板等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和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
廣東科學中心也通過環保展項設計、舉辦科普講座等形式,向公眾普及低碳環保理念。從一件衣服的碳足跡到不同行為的用水量對比,參觀者在綠色家園展館和“低碳&新能源汽車體驗館”內展示的“減碳妙計”前駐足,在平時忽略的細節中思索如何擁抱綠色低碳生活。(記者胡夢雪、周瑋、蔡馨逸、張建新、樂文婉、孫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