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6月15日電(記者葉婧)傍晚時分,橙黃色的陽光灑在打理得整整齊齊的麥粒上。今年56歲的魯北農民鄧海生停下手中翻曬糧食的活,和三歲的小孫女商量:“回家吧?”
“不要。”小孫女坐在一片小麥堆上,正專心給麥粒“扒殼”。
鄧海生帶著小孫女在德州市陵城區新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院里晾曬小麥。(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這是記者近日走進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新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院時,看到的場景。除了帶著小孫女的鄧海生,還有四五名村民在院內分區打理著自家今年剛收的小麥。2400多平方米的大院,被麥粒一塊塊地“占領”,只留下幾條“羊腸小道”用于通行。
新城社區是鄭家寨鎮轄區內一個新農村社區,社區居民大多都種著幾畝口糧田。“一到糧食收獲季節,社區內部路就成了‘臨時晾曬場’。頭幾年車不多,不礙事;后來生活好了,車多了,但晾曬糧食成了難題。”新城社區東蔡村村民張秀梅說。
張秀梅正在德州市陵城區新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院里晾曬小麥。(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如今,張秀梅的難題有了新解法。根據陵城區委組織部下發的《關于全面開放鎮村兩級公共區域助力“三夏”生產的通告》,自6月7日起,陵城區13個鄉鎮(街區)的政府大院、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大院及文化廣場等,共1297處公共區域全面對外開放,優先用于群眾晾曬小麥。
鄭家寨鎮黨委副書記任曉敏說,7日開始,他們就通過鄉鎮微信公眾號、村級大喇叭廣播傳達這一消息,并通知管區書記、村支部書記,努力讓村民人人知曉。“村民不光能在大院里曬麥子,像鄧海生這樣帶著孩子的,還能把孩子放在黨群服務中心里的兒童樂園臨時托管,大家都說‘事兒能干了,孩兒能看了’。”
德州市臨邑縣也全面開放了1525處公共區域供群眾曬糧。此外,在臨盤街道,記者還看到了他們專門繪制的“曬糧地圖”。
“一圖勝千言。我們希望地圖能幫助有需要的農戶,就近、就地進院免費晾曬,不誤農時。”臨盤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萬里說。
6月13日,農戶在德州市臨邑縣臨盤街道政府大院曬糧。(新華社記者徐速繪 攝)
地圖中,不僅有政府機關、便民服務中心,以及各村級黨建活動場所、文體廣場開放提供的曬糧場所,還有魯北傳化物流產業園、末末家具、新宇塑編等七家轄區企業免費提供的“共享小麥曬場”。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小農戶種的糧食能晾曬、好儲存,我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糧食可不一樣,還得靠烘干塔、糧倉這些‘大家伙’。”淄博市桓臺縣后諸村黨支部書記于光友說。
桓臺縣曾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江北第一個噸糧縣。2020年,于光友帶著后諸村黨支部領辦了合作社,將全村2000余畝耕地統一種植、管理。糧食種得多了,煩惱隨之而來:要是靠晾曬,得鋪上千米。而且,晾曬時間需要20天左右,若是遇到下雨,很容易造成損失。
“今年,我們合作社盤活35畝閑置土地,建設了年烘干能力5000噸的糧食烘干塔,以及配套的糧倉、曬場,總算能把糧食安安心心收回來了!”于光友高興地說。眼下,糧食烘干設備正處于24小時滿負荷運轉狀態,日夜為合作社以及周邊的種糧大戶提供烘干服務。
德州市夏津縣渡口驛鄉的黨建聯合體收儲中心可以提供糧食晾曬、收儲服務。(新華社記者葉婧 攝)
為提高糧食產后服務水平,促進節糧減損,山東已建成280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實現了產糧大縣“全覆蓋”。這些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將積極開展以代清理、代烘干、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為主要內容的“五代”服務,落實節糧減損各項政策舉措,助農減損增收。
記者從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了解到,當前,山東夏糧收購陸續展開,預計今年集中收購期間收購量約為200億斤。為此,山東強化人員、資金、倉容、儀器設備等保障,確保“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車運糧”。目前,全省已準備收購資金344億元、收購倉容240億斤,建立規模約6億元的省市縣三級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能夠滿足收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