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題: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全面系統深入闡述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觀點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博采眾長、兼收并蓄中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就能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讓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自強,以實際行動踐行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項戰略部署,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共同譜寫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