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4月1日電 題:花卉集鎮“新農人”:在故鄉熱土打造“美麗產業”
新華社記者周義、吳劍鋒
曾幾何時,走出鄉村是一代人逐夢的起點。但在福建龍巖漳平市永福鎮,一批“新農人”帶著新思想、新技術、新農具,扎根大山,在故鄉熱土盡情施展才華。
農民專家:創辦花卉研究所
永福鎮平均海拔780米,年平均氣溫17.3攝氏度,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花。
“永福被譽為‘中國杜鵑花之鄉’,杜鵑花種植面積達5.5萬畝,盆栽杜鵑花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永福鎮副鎮長王秋鵬說。
陳子望是當地最早種植杜鵑的花農之一,但本土杜鵑繁殖難、生長慢,所以國外進口的杜鵑品種長期廣受歡迎。作為土生土長的永福鎮人,陳子望看到本土杜鵑逐漸銷聲匿跡,急在心里。
為解決這一問題,陳子望召集村里懂技術的骨干,帶頭創辦了花卉研究所,專攻杜鵑的栽培技術和品種研發。陳子望試驗了土質的類型、水分等多種要素,并引進國外品種與本土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出新品種,實現了露天栽培向盆景栽培的轉變。
“以前杜鵑作為工程苗,一棵苗賣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不等。如今,永福鎮有上千個杜鵑品種,把盆景工藝結合到花卉的形態上,使永福杜鵑從簡單的農產品變成工藝品,價格翻了好幾番。”陳子望說。
創新無止境,陳子望還帶領科研人員綜合應用花期調控技術,實現了“永福杜鵑四季開”的目標。
創業青年:打造家庭“后花園”
這個春天,永福鎮鴻浩園“出了圈”,引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村民稱其為“后花園”。記者走進這里,只見木涼亭居水而建,顏色各異的杜鵑花裝點其中,宛如世外桃源。
3月16日,游客在永福鎮觀賞杜鵑花。新華社發(肖和勇 攝)
多年前,這里是一片荒蕪之地,返鄉創業青年黃艷的到來使其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大學學的是園林設計,正好家鄉在發展花卉產業,就想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鄉村花園景觀。”永福鎮鴻浩園負責人黃艷說。
如何選取花的擺放位置、顏色、造型?如何把它們融入生活環境中?如何讓人為景觀體現自然山水的意境?帶著這些問題,黃艷還專門回校請教了自己的導師。
“整個花園有十幾畝地,七八百個品種的杜鵑。”如何讓花園產生經濟效益,黃艷自有一套生意經。她說,自己不只賣花,還賣配套服務,會根據顧客的家居風格和布局提供設計方案,上門為其打造家庭“后花園”。
賦予花卉更高的審美價值,把園林設計作為核心競爭力,黃艷的想法符合當下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她也因此獲得成功。“一年銷售額可達30多萬元,現在基本上忙不過來。”黃艷說,未來她打算推廣這種經營模式,讓花卉經營更上一層樓。
鄉村網紅:帶領農婦當主播
不僅是杜鵑花,永福的茶花、蘭花等花卉產業也順勢發展起來。但如此美麗的花卉,如何走出大山,是擺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遠在江蘇從事電商服務的陳玉鳳聽到家鄉的花難以打開銷路,毅然放棄月薪上萬元的工作,帶著運營團隊回到永福,既開實體檔口,又幫村民線上賣花。
“租了場地,我自己做主播,把花擺在身后,向觀眾展示永福杜鵑,慢慢就小有名氣了。”陳玉鳳說,她和團隊拍杜鵑的美照、視頻,傳到各個社交平臺,讓家鄉的杜鵑花被更多人知曉。
電商平臺成為村民的新銷售渠道,一時間,當地不少三四十歲的婦女紛紛上門拜師學藝。陳玉鳳開始轉為幕后,傳授直播技巧,她培訓出來的兩名主播一晚上就能直播帶貨過萬元。
鑒于“農村主播”越來越多,永福鎮投資建成了占地10畝的電商產業園,依托“互聯網+農業”,為花農打造集花卉生產、農產品展銷、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花卉產業集聚地,使永福花卉形成了新的業態模式。截至目前,永福鎮從事電商的農戶已超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