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里支起一張小方桌,竹竿挑起大喇叭,一把椅子放腳下,說書藝人臉對臉,背靠背,打起竹板,拉起琴弦,南腔北調說唱起來……正月十三,中原一處村莊的百畝麥田里,一場曲藝盛宴拉開大幕。
“笑語江南客,無聲塞北人。寶豐有相會,馬街賞書琴。”河南省寶豐縣馬街原名馬渡店,歷史上是“商賈云集、物產集散”的繁盛之地。自元朝起,每年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說書藝人負鼓攜琴來到馬街,在麥田中,以天作幕,以地為臺,說書會友,彈唱獻藝,其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魅力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深受民間藝人和當地群眾喜愛。
2006年,馬街書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不斷加大保護傳承力度,設立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對馬街書會現場進行全方位影像記錄保存,并對前來趕會的民間藝人進行補貼。
受疫情影響,馬街書會曾由麥田轉向“云端”。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時隔三年,馬街書會重回線下。今年馬街書會延續以往慣例,在村東北處一處麥田里舉辦,集中展示了河南墜子、天津快板、京韻大鼓、山東琴書、鳳陽花鼓等數十種曲藝曲種。據初步統計,共有來自全國的1186名藝人、數萬名觀眾來到馬街書會現場。
凌晨4點多,76歲的曲藝人司學亮早早來到麥田,收拾停當后,便開始了“亮書”。“等三年了,今年的人指定不少,要尋個好位置。”司學亮說,在馬街書會,藝人們進行說唱表演被稱為“亮書”,收到演出邀請與人簽約,叫“寫書”。
麥田里,這邊拉的是墜胡,那邊彈的是三弦,梆子聲處處響……79歲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現場說書《岳飛傳》引得滿堂彩,13歲的三弦書新生代郭潤家一開嗓人群便圍了過來。
“看到這么多藝人和觀眾三年后再次相聚馬街,我就知道,傳承了700多年的優秀文化沒有斷?!眲⑻m芳說。
“說的是,腳板一打三弦繃,我說的在位您聽聽?!币荒_踩梆,一手撥弦,102歲的余書習在人群中唱起了三弦書小段。自14歲參加馬街書會以來,八九十年過去了,這位百歲老人仍在用一把三弦唱古道今。這種最原始、樸素的中華優秀說唱文化,也在口口傳唱中生生不息。(記者桂娟、史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