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吹響西部發展的新號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觀察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從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從天山南北到秦嶺腹地,連日來,新華社記者深入陜甘寧青新五省(區)田間地頭、生產車間,親歷感受到西部地區廣大干部群眾正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一項一項付諸行動,針對短板弱項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筑牢生態屏障、釋放開放活力,奮力譜寫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夏日景色(無人機照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李勇 攝)
補齊短板激發鄉村活力
冬日清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東達村,50歲的村民朱世紅一早就走進村里的食用菌種植大棚,給菌棒澆水,再把棚上的簾子打開。1000平方米的大棚內,一個個菌棒整齊成排,一朵朵蘑菇探出頭來。靠著種植食用菌,東達村集體收入每年能增加約四萬元。
“東達東達,不是(霜)凍就是(雹)打。”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達村,背倚祁連山脈,海拔3000多米,高寒荒涼,也曾地瘠民貧。脫貧攻堅以來,東達村種蘑菇、養牛羊、開展土地托管,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5萬元。如今村里籃球場、村幼兒園、老人日間照料室等設施一應俱全,早已變成“攢勁東達”。
“‘攢勁’在青海方言中有‘好、棒’的意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按照這個奮斗目標,我們正不斷補齊短板,籌劃打造‘攢勁東達’的升級版!”黨的二十大代表、東達村黨支部書記牛生有滿懷信心。
產業的變化最喜人,而人的變化最深刻。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村民在醋坊釀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六盤山深處,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一度凋敝的模樣早已不見,映入眼簾的是紅瓦白墻的樓房、庭院燈、太陽能熱水器。平坦的水泥路上,老鄉們迎面走來,個個衣著整潔、笑容滿滿。
再往村里走,醋坊、油坊、磨面坊里散發出糧食蒸煮、烘炒、碾磨的濃濃香味。自李士村2017年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重建老作坊,老手藝煥發生機,已變成村民致富的“金飯碗”。
“我們正在加緊生產,研究直播帶貨。”黨的二十大代表、李士村黨支部書記齊永新已有新打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我們準備把老作坊這一特色進一步盤活,發展成觀光景點,既吸引游客體驗老手藝,也能給村里人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作出的精準判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這是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倉上鎮天寶村改建后的巴山知云民宿(2022年10月26日)。新華社記者 張斌 攝
在陜西,從秦嶺腳下到秦巴山區,一批干部主動請戰到農村成為“鄉村特派員”,進一步補充基層鎮村力量。
記者在陜西省白河縣茅坪鎮茅坪社區見到29歲的衛浩時,她正在老鄉家走訪。在縣發改局工作的衛浩得知縣里出臺相關文件,她主動申請到最基層去。盡管到任時間不長,但憑借當過老師、做過記者的工作經驗,衛浩相繼給鄉鎮制作出旅游宣傳片,還申請到項目發展資金。
一條條泥巴路被設計為觀光道,破舊的土坯房被改造為新穎的觀景民宿,村里建立了第一家現代化智能養雞場……“鄉村特派員”帶來的新變化讓秦巴山區的老鄉們喜上眉梢。
白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滿倉說:“按照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我們不斷盤活縣級干部人才資源,不斷對接鎮村需求,推動有經驗、有能力、有夢想的干部發揮最大作用,持續補齊鄉村振興短板,提振鄉村發展士氣。”
綠色發展筑牢生態屏障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但有段時間,秦嶺北麓一些區域卻被一幢幢違建別墅侵占。
2018年,在黨中央直接推動下,一場雷厲風行的專項整治行動在秦嶺北麓展開,西安市排查出的1194棟違建別墅被依法處置。
深刻汲取教訓,牢記“國之大者”,陜西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徹底整治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五亂”現象,修訂通過《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印發《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建立五級林長制,配備6400余名網格員實現秦嶺區域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我們將持續加大秦嶺生態保護力度,不斷推進‘林長制’‘峪長制’落實,發揮網格化管理職能,牢牢守住秦嶺保護底線、紅線。”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健說。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探索,在西部地區接續推進。
游客行走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冬格措納湖岸畔的木棧道上(2022年8月14日)。新華社發(卡婭梅朵 攝)
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區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有“千湖之縣”的美名。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過度放牧等原因,這里草原退化、沙化嚴重,湖泊數量銳減,野生動物更是難覓蹤跡。
通過實施黑土灘綜合整治、退化草場改良、水源涵養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如今,瑪多縣的湖泊數量已增加到5000多個。
“野馬、山羊比以前多,我甚至還看到以前沒見過的鹿和熊!”瑪多縣51歲的生態管護員扎西手持相機,給記者翻看他拍攝到的野生動物,“我要繼續做好巡護,讓這里的生態環境更好。”
增減之間印證著樸素的道理: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這是2022年6月15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四新村拍攝的集中式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自“雙碳”戰略實施以來,地處河西走廊地區的甘肅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明確重點發展新材料、數據信息等六大產業。隨著國內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紛紛落戶,風光電全產業體系逐步成型。2022年,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額度等重要指標均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
綠色發展底色鋪就,保障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向綠而行,酒泉經開區只是甘肅的縮影。清潔能源的發展不斷促進甘肅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21年,以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先進制造等為代表的十大生態產業增加值在甘肅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2018年的18.3%增長到27%。
黨的二十大代表、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我們將不斷推動落實,統籌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在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換裝場內在進行班列換裝作業(2021年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搶抓機遇釋放對外開放活力
盡管地處內陸腹地,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不僅沒有受阻,反而愈發勢頭強勁、動能澎湃。
隆冬時節,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晨曦微露。伴隨一聲悠長的汽笛,一列滿載貨物的火車緩緩駛出國門。在這個口岸,平均每1.5個小時,就有一輛列車出入國門,正在把亞歐大陸200多個城市緊密相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扎實推進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已經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
霍爾果斯海關關長李清華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統籌做好貨運通關工作,在‘暢通道、拓平臺、育產業’上用實功謀實策求實效,全力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這是2021年8月18日拍攝的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開幕大會會址——寧夏國際會堂外景。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寧夏已成功舉辦五屆中阿博覽會,共吸引112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參展,累計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213個。中阿博覽會不但推動寧夏開放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也已成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攜手打造的面向全球的開放型平臺。
連續參加五屆中阿博覽會,寧夏六盤珍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芳平感觸頗深:“每次參會,公司產品銷售和品牌宣傳都能得到提升,我們計劃把新產品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
寧夏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平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寧夏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積極打造開放平臺、暢通開放通道、培育開放載體,推動貿易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拓展區際互動合作,不斷謀求新的市場機遇。
在陜汽重卡擴能項目現場,一輛重卡在汽車總裝生產線輪胎自動化裝配擰緊無人工作站進行裝配(2022年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車間,一輛輛裝配完畢的陜汽重型卡車正等待驗收。2022年,陜汽有效克服市場大幅下滑、行業深度調整帶來的挑戰,出口訂單累計超過4萬輛,同比增長85.51%,創歷史最高水平。
黨的二十大代表、陜汽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說:“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陜汽將深度參與‘一帶一路’,不斷加強海外市場開拓,強化全球營銷網絡和本地化生產布局,不斷提高海外市場銷量占比。隨著海外市場的不斷開拓,我相信出口訂單量還將不斷提升。”(記者張斌、宋常青、顧玲、馬麗娟、關俏俏)
視頻記者:李華 張智敏 王艷 周生斌 呂澤
海報設計:殷哲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