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1月7日電(記者余賢紅、胡晨歡)“有個小男孩/他不愿理發/奶奶喊他/他總說等等吧,等等吧/等到過年/他的頭發都可以扎辮子了/其實是心里的思念在發芽/他要等來他的理發師爸爸/親自幫他理發。”
這首樸實的小詩,出自一位8歲的山區孩子。
2022年12月31日,鄒若馨(左)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的家中院內陪弟弟玩耍。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攝
春運來臨,在江西省武寧縣上湯鄉石溪村,已放寒假的鄒若馨每天都期待著、盼望著,遠在廣東汕頭一家理發店打工的爸媽能早點回家。對她來說,這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時光。
從小不在父母身邊,讓鄒若馨顯得有些“早熟”。她會學著大人模樣給1歲半的弟弟喂奶、哄睡,也會幫著爺爺奶奶洗衣服、掃地。
可不經意間,一陣風、一朵云、一個瞬間總能觸動思念的心弦。“我想要一條冬天可以穿的裙子,那有爸爸媽媽的味道。”每次在外看見別的小孩與爸爸媽媽一起逛街,總會勾起鄒若馨對父母的思念。
“在我眼里,她就是比較調皮,沒想到她能寫出這樣的詩。”在千里之外的廣東汕頭打拼7年有余,鄒若馨的媽媽付梅嬌第一次讀到孩子的詩,既驚喜又愧疚。“雖然每天都會和孩子視頻,但每次重復問的就那么幾句——吃飯了沒、作業寫了沒、白天做了什么……視頻終歸替代不了陪伴。”
2023年1月2日,付梅嬌和丈夫鄒輝一起在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的商場為孩子選購裙子。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攝
一個負責洗頭,一個負責理發,付梅嬌和丈夫鄒輝每天從中午一直忙到深夜,雖然辛苦,但每月也能掙1萬多元。
一切的付出與汗水,在看到孩子的剎那都得到慰藉。付梅嬌說:“有一年春節坐大巴車回家,凌晨2點才到家,開門的一剎那,若馨直接沖到我懷抱。她一直在等我們,那一刻,真的開心。”
今年過年,夫妻二人早早地備好了年貨,特意挑選了一條好看的裙子給鄒若馨。元旦過后,經過高鐵轉汽車12個多小時的奔波,一家人終得團圓,鄒若馨與父母緊緊擁抱。
“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幾年,希望以后回家開理發店,看著他們成長。”從小也是留守兒童的鄒輝和付梅嬌深知陪伴的重要。作為父母,他們不想再錯過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