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亚91,男女又色又爽又爽视频,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6/ 25 00:32:53
來源:新華網

碧水湯湯潤兩岸——大運河再現新生機

字體: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碧水湯湯潤兩岸——大運河再現新生機

  新華社記者

  大運河,溝通南北,貫通古今,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河。在以水運為主的年代,大運河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潤澤一方百姓。

  如今,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開啟新篇章。4月28日,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6月24日,大運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實現互聯互通……運河沿途省市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等統籌謀劃,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新生機。

  文化遺產傳承千年記憶

  古老的大運河蜿蜒曲折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

  千百年來,運河沿線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存,2014年6月,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編制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發布。

  “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認通州。”清代王維珍的詩句這樣描繪運河北上情景。當時,隨漕船上京的人在幾十里外船上看到高高的燃燈塔頂后,就知道通州到了、京城已近。

  這是北京市通州區的西海子公園和燃燈塔(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長張奭月介紹,2020年6月,燃燈塔所在“三廟一塔”景區進行了改造提升,景區內文物得到全面修繕保護,文廟部分歷史格局重塑,景區周邊環境及配套設施大幅提升。

  這是2021年10月12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百獅園生態修復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歷史上,古運河也曾泛濫成災,位于河北省東光縣連鎮的謝家壩曾多次決口。清康熙年間,連鎮謝氏鄉紳捐資,組織人力用糯米熬漿,加灰土、泥土混合筑堤,故名謝家壩。為了再現謝家壩歷史風貌,當地對大壩主體進行了修繕加固,為此用了百余袋糯米、數以千計的木楔。

  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利用,如今,大運河沿線許多城市都建立了博物館或展廳,出版書籍,舉辦活動,讓運河文化遺產“講述”歷史。

  走進河北滄州博物館“大運河北——河北省大運河文化展”展廳,眼前仿佛鋪陳開一幅悠遠的大運河歷史畫卷:序廳、千秋運河、至珍千里、御河流畔、緣于運河、申遺之路……在這里,大運河曲折蜿蜒,融匯著歷史和文化音符。

  這是5月24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大運河畔正在修建的南川樓、朗吟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這個展廳的主題是‘看得見運河歷史,留得住城市記憶’。”滄州博物館副館長王瑋說,通過采用藝術化的設計理念,將互動體驗與實物展示相結合,“大運河北”把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6月17日,市民在河北省滄州市大運河畔堤頂路騎行。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治污植綠修復生態

  歷史上的大運河滋潤了兩岸土地,養育了眾多百姓。明清時期,古滄州運河帆檣林立,船只穿梭,客商往來,不分晝夜。明朝嘉靖、萬歷時期,泊頭“通兩京津要,夾河居者萬余家,軍民雜處,商賈輻輳”,成為沿河名鎮。

  這是5月26日拍攝的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運河“五季”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 攝

  如今,運河兩岸呈現出人河和諧共生的新圖景。

  “我小時候就搭爸爸的貨船來杭州,到過拱宸橋,那個時候這里都是棚戶區,碎石路,水很黑,氣味很重,河岸上還有許多管道把污水排到運河里。”杭州水上巴士服務員宋菲菲說。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經過浙江杭州塘棲古鎮的京杭大運河(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2011年,她來到杭州運河綜合保護開發建設集團工作。少年時見到的棚戶區,如今已改造成杭州著名的橋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這里粉墻黛瓦,綠樹成蔭,一派江南水鄉古民居的風貌。

  近年來,北京市通州區通過拓寬清淤、生態重構、水質監測等措施,讓北運河逐漸從一條排水河變成生態河,大量水鳥于此棲息聚集。

  “2021年以來,通州區野生鳥類監測點共監測到遷徙候鳥近50萬只,僅北運河就記錄到鳥類近200種,每年超過20萬只次候鳥在此棲息或過境。其中還有大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稀客’。”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揚說。

  隨著大運河生態環境改善,兩岸人家的生活也有了可喜變化。

  前門上橋逛街,后門洗菜下船,倚窗晾衣養花,靠岸下棋喝茶……華燈初上,江蘇無錫南長街的水鄉風景美不勝收。乘船前往清名橋,一路風景、一河璀璨,這里成為年輕人喜愛的休閑勝地。

  在河北滄州市區,清晨時分,綠意盎然的運河公園迎來了“打卡”的市民。有的悠閑散步,有的駐足拍照,不時有健走隊喊著歡快的口號從身邊經過。沿河堤一路向南,清風樓、南川樓、朗吟樓、百獅園、運河公園……水蜿蜒,路逶迤,景連綿,人們樂享其中。

  一河碧水激發經濟活力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如今,大運河正給兩岸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大運河航運水平得到很大提升。6月24日,隨著來自北京通州、河北香河的游船沿北運河航道相向駛過進出北京的門戶船閘,大運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實現互聯互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水路運輸管理處副處長袁永軍表示,這標志著北京市第一次出現了跨省際航道,第一次出現了跨省際水上旅游運輸。

  5月27日,游客在浙江杭州橋西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游玩。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浙江省嘉興市依托運河優勢大力發展航運業,2021年,內河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7.94萬標箱。

  “水運運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輕,是一種綠色的交通運輸方式。”嘉興市港航局原副局長何建春說。

  與此同時,運河文化旅游方興未艾。

  這是5月27日拍攝的行駛在大運河杭州段的貨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去年開館不久,每天1萬個預約名額,往往開放幾分鐘就被約滿,成為古城揚州新的熱門地標。

  這是2021年6月16日拍攝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4月11日,江蘇省印發了《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建設實施方案》。預計到 2025 年,江蘇將沿運河建成1至2個彰顯大運河文化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2個左右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10個左右省級及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區,6 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以運河文化旅游產業為龍頭,運河兩岸經濟結構正悄然變身。

  這是5月2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拍攝的建設中的小河公園,該公園由一處工業遺存小河油庫改造而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暖風輕,麥浪香,糧畫小鎮姑娘忙……”坐落于運河之畔的河北省館陶縣糧畫小鎮壽東村以“糧食畫”聞名,全村有120余人從事糧食畫制作。壽東村黨支部書記張付仁說,壽東村輻射帶動周邊10余個村莊增收,從業村民年均收入近2.5萬元。

  以糧畫小鎮為龍頭,館陶縣建設了一批“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鎮,借助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契機,他們將大運河文化等融入鄉村旅游中,不斷拉長產業發展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在杭州,隨著運河文化帶建設,一些工業遺存搖身成為博物館、文創園區。曾經的杭州絲綢印染聯合廠,經過廠房改造變身為創意產業園,入駐文創企業110家。

  這是2020年11月4日拍攝的位于山東省東平縣的京杭大運河戴村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服裝設計師鄭碧紅在產業園開了一個工作室從事旗袍和禮服定制,她說:“絲綢和運河密不可分,我在產業園十多年,就是希望通過耳濡目染,尋找創作靈感。”

  縱貫南北的一河碧水,正在助力兩岸百姓“致富之舟”揚帆奮進,奔向幸福生活。(記者李鳳雙、范世輝、王民、蔣芳、馮源、張驍)

  4月28日,山東省德州市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對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74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