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上,学员们气势如虹、蓄势待发。发令枪响,陆军工程大学一年一度的“精武”野外综合竞赛拉开帷幕。
这是该校最热门的群众性练兵比武赛事,每年都会汇聚一大批学员同台竞技。他们满怀激情、斗志昂扬,在各项课目中不懈拼搏、全力以赴,向着荣誉奋勇冲锋。
一声声加油助威,奏响精武强能的奋斗乐章;一个个泥泞脚印,是用青春和汗水蹚出的奋进之路;一次次跌倒又站起,学员们在磨砺中练就过硬本领和坚强意志。
今天,让我们走进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现场,见证学员们为争夺“精武之剑”而青春飞扬、成长蜕变的瞬间。
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现场。定向越野。薛飞扬摄
真实战场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举起“精武之剑”的那一刻,学员张佳乐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把剑,象征着“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的最高荣誉。
前不久,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拉开战幕。搜索渗透、近战歼敌、观察报知……在连续36小时的连贯作业后,张佳乐所在参赛班,凭借指挥员出色的应变处置和班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在10项竞赛课目中取得5个单项第一,夺得冠军。
“赛场如战场,竞赛环境瞬息万变,我们通过参加‘精武’竞赛,军事体技能、指挥能力和协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锻炼。”第三次参赛的张佳乐在今年的比赛中担任班长,谈及夺冠,他由衷说道。
回顾备赛过程,一次特情让张佳乐记忆犹新。
“阵地遭‘敌’火力打击,我方一名人员‘重伤’,迅速前出救治!”黄昏时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接到特情通报,张佳乐立即带领班组快速前出展开救援。
“西北方发现‘敌’无人侦察机两架,迅速隐蔽!”班组即将到达任务地域时,耳边突然传来导调教员的指令。张佳乐立刻指挥大家就地隐蔽,自己则快速跃进,藏在土堆后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人机过顶”情况刚解除,一阵烟雾又在前方阵地散开。“前方发现染毒地段。”又一指令发出,班组成员熟练地掏出防毒面具,佩戴后交替掩护通过。
好不容易到达“伤员”附近,张佳乐猛然发现:原本应配备的单兵急救包被换成了三角巾,突然的变化让他的心一下子紧了起来。张佳乐迅速趴下匍匐至作业区,按照记忆中的方法用三角巾折叠包扎。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时间到!”教员按下计时器,上前开始核验。“布料未紧贴伤口,‘伤员’伤口外露,止血失败。”不出意外,本次综合特情的成绩被判定为不及格。
“情况太多太密了!”张佳乐不禁嘟囔了一句。
“真实战场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指导教员严肃地说。
这次受挫,令张佳乐沉下心来思考。“对标打仗,战斗小组人员协同如何配置优化”“直指战场,导调目标设置怎样贴近实战”……一个个问题浮现在张佳乐脑海,最终成为一个个被他和战友们反复探讨的方案和课题。
接下来的训练中,张佳乐主动向有海军陆战队服役经历的学员请教训练方法,大胆设置临机课目,让每名成员轮流担任“指挥员”,并在复盘总结时畅所欲言、直面问题。
由“受训者”变为“组训者”,从“干什么”转为“怎么干”,张佳乐带着班组成员一起,通过一次次训练打破思维定式,用创新激发战斗热情。
几个月刻苦训练后,站上“精武”野外综合竞赛赛场,张佳乐沉着应对、有条不紊。战场救护课目中,面对种种突发状况,他带领参赛班成员一路拉网搜索,很快发现“伤员”并判定伤情。创口止血、断骨固定、清创消毒……成员们利用便携救护器材,迅速完成对“伤员”的急救处理并转运至安全地带,整个操作过程一气呵成。
“止血效果良好,‘伤员’救治成功,成绩有效。”看到领先第二名近一半时间的成绩,张佳乐和成员们把欣喜压在心底,转头向下个点位进发。
经过数小时的高强度机动,结束最后一个课目,学员们奔跑着冲过终点。“我们胜利啦!”在“精武”赛场上拿下梦想的冠军,张佳乐与身边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为“夺剑”而拼搏的过程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对于首次参加“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的大二学员侍孟杰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赛场上的那个夜晚。
结束白天的高强度多课目连贯作业后,学员们快速吃过“晚餐”,开始按既定计划紧张推进夜间竞赛课目。此时,侍孟杰已十分疲惫,双手被划伤、大腿频繁抽筋、脚底磨出了水泡,加之野外夜间低温和阵雨,他一度感到疼痛难忍。就在侍孟杰感到脆弱无助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去年他拿着录取通知书报到时的情景。
录取通知书的信封上,“精武之剑”的图案熠熠生辉。侍孟杰还记得,他曾好奇地向新训班长询问这个图案的寓意。
“等你以后参加‘精武’野外综合竞赛就知道了。”班长的话犹在耳畔,“只有战斗意志顽强、军事素质过硬的人,才能征服那片赛场、赢得那把剑。”
那一刻,一颗精武强能的种子在侍孟杰心中埋下,他渴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
晨光中奔跑,夜色中加练,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滴滴汗水换来本领“升级”。今年,侍孟杰的名字出现在了学员队“精武”参赛班的后备人员名单上。
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现场。水上机动。薛飞扬摄
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现场。翻越障碍。王仰智摄
然而,要想真正拥有“精武之剑”,侍孟杰的许多军事技能还得“从零开始” ,“挖掩体”便是其中之一。
烈日高悬,全副武装的学员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卧姿射击单兵掩体的构筑和伪装。
“看我的!”在教员完成动作要领示范后,侍孟杰信心满满地拿着工兵锹走到作业区。10分钟,掩体还没成型;20分钟,胸墙还没堆好;最终,他的完成度不到七成。休息了一会儿,侍孟杰申请再战,但半个小时过去,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满头大汗、腰酸背痛的侍孟杰一下坐到土堆上,一股挫败感涌上心头。
“只要战斗没到最后一刻,就决不能放弃。”定了定神,侍孟杰对自己说。他重新穿戴好装具回到掩体旁,誓要跟这块地“死磕”到底。训练结束,他的手掌、虎口都磨破了皮,指甲缝里也渗出了血。
凭着这股劲头,侍孟杰从一名后备队员迅速成长为正式选手,顺利踏上今年的“精武”赛场。在搜索渗透、夜间侦察等高强度课目中,他以敢打敢拼、坚持到底的决心闯到了最后关头。当侍孟杰用尽全力,跟队友一同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自豪。
为“夺剑”而拼搏的过程中,学员们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明年再战!”完赛签名墙上,侍孟杰写下这句话。
既是展现个人能力的较量,也是集体力量的比拼
灯光璀璨,群情激昂。陆军工程大学礼堂内,“精武”野外综合竞赛颁奖仪式正在进行。在班组成员的注视下,学员曹佳耀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野外综合竞赛是对参赛班组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验,战场急救、水上机动等课目设置就体现了这一点。起初,曹佳耀对此并不在意。
一次训练赛,曹佳耀所在班组和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组在熟悉的水域里进行较量。作为班长,曹佳耀对自己的队伍十分自信——成员们的身体素质更强,在力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赢下好几场更强调个体体能的比赛。
“预备,开始!”教员一声令下,两条船同一时间驶了出去。
原本平静的水面被船头划开,曹佳耀站在船头指挥全班。伴着激烈的号子,成员们飞快划桨,逐渐与旁边的对手拉开了距离。
但是,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原本应该被曹佳耀班组甩开的对手,正紧紧地咬在他们后面。插桨,起身,收桨,另外一条船上的8名学员动作如一,眼看越划越快。
正前方又是一个急转弯。左停、右进,曹佳耀班组的成员们左右发力,试图倾斜船体以较短的时间漂过弯道。“左边桨二,注意前后协同!”曹佳耀神情紧张,不时提醒。
意外还是发生了。由于划桨的频率不够统一,动作有快有慢,他们的船漂过急转弯后,船头与前进方向偏了近30°。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对手已经擦着他们漂过,一下子拉开了距离。
尽管大家迅速调整状态,飞快划桨追赶,但最终他们还是落后对手半个身位。上岸后,曹佳耀瘫坐在地上,神情沮丧。
“水上机动不单单靠力量,配合更重要。”教员说,这既是个人能力的较量,也是集体力量的比拼。
这次失败,曹佳耀反思了好久。从那以后,每次组织新课目训练,他都会召集战友一起讨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成员各自优势。通过探索站位、找准定位,他们在反复训练中一点点增强团队默契。
改变就这样悄然发生。“精武”野外综合竞赛“越障克障”课目中,曹佳耀带领参赛班来到一个障碍前。
5米高墙矗立,一根麻绳从顶端垂下,成员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协同翻过高墙,并从顶端的窗洞里钻出。
课目准备时,曹佳耀再一次把全班成员聚拢到一起,认真讲解注意事项和人员分工,强调通过要领。
计时开始后,班组成员按照分工密切配合,依次快速通过。很快,高墙下只剩学员纪培兴和章诗涵。
纪培兴顺着绳子咬牙向上攀爬,章诗涵在墙下紧握麻绳维持平衡。提腿、缩头、伸手,纪培兴翻窗动作一气呵成。章诗涵紧随其后,快到窗口时,纪培兴朝下伸出手。章诗涵左手拽绳,身体猛然发力一跃而起,用右手抓住了纪培兴,最后灵活钻出窗口、稳稳落地。
陆军工程大学“精武”野外综合竞赛现场。射击竞赛。王贵婧摄
“6分20秒。”听到裁判员宣读成绩,曹佳耀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欣慰地笑了。比赛结束,他们拿到了这个课目的单项第一名。
无论是第一次参赛的侍孟杰,还是3次参赛终于夺得“精武之剑”的张佳乐,或是在团结协作中认识到集体力量的曹佳耀,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员在“精武”赛场上加钢淬火,历练成长。
精武强能,向战而行。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为梦想和胜利奋勇冲锋,学员们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刘洪铄 何嘉博 肖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