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8日电 题:“文明互鉴在这里生动体现”——外籍古典学家在川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新华社记者袁秋岳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没有什么比得上在中国的博物馆里观赏,一切都太特别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帕特里克·芬格拉斯对中华文明充满好奇与向往,他置身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亲眼见到了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
日前,作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重要活动,来自16个国家的30余位古典学专家学者走进四川,在金沙遗址博物馆探寻古蜀文明的神秘,在三星堆博物馆惊叹古代文明的辉煌,还参观了四川博物院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多元一体让他们惊叹。
外籍古典学家在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内参观(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 摄
惊叹神秘古蜀文化
一件厚度仅为0.02厘米的近圆形金箔,内层分布有12道顺时针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是4只首尾相接、逆时针飞翔的神鸟。这一令芬格拉斯直呼“惊奇”的文物,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展示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和鸟的崇拜。
四川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等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独特的金器、玉器、青铜器等让芬格拉斯惊叹。“它们展现的不仅是古蜀文明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工艺精湛,还透露出一种神秘的力量。”巴塞罗那大学教授塔梅尔·纳瓦尔被三星堆博物馆中巨大的青铜面具所震撼,“这种对仪式和宗教的强调,在古希腊文明中也有所体现。”
金杖、青铜人像、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展现了数千年前的文明成果。外籍古典学家们在这里感受到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以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4000多年前的人们就有了建造装饰和美丽作品的想法。”克罗地亚扎达尔大学哲学教授尤雷·佐夫科啧啧称赞。
伦敦哲学与经济科学学院文艺复兴研究负责人瓦莱丽·里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一边参观一边认真记录。“古蜀文明中对‘天’的表达对于我正在做的研究有很大启发。”
这是阳光透过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穹顶,在墙壁上投下太阳神鸟造型的影子(2022年3月10日摄)。新华社发(张艳 摄)
古老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三星堆青铜面具化身成都东站立柱,“太阳神鸟”在天府立交桥塔顶振翅欲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一个不经意,就能与千年文明美妙相遇。
此次文化之旅,外籍学者们不仅赞叹灿烂多彩的古蜀文明,更为中国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之间搭建桥梁的努力感动。
打开芬格拉斯的手机相册,除了一件件精美文物,还有许多这几天在成都拍到的栏杆、广告牌和路灯灯柱等公共设施。它们无一例外带有金面具、太阳神鸟等古蜀文明遗迹元素。
“我非常喜欢这种将古代文化融入现代城市的方式,它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芬格拉斯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有助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
纳瓦尔观察到并为之欣喜的是,中国的博物馆试图向人们还原、展示古人生活方式与场景的做法。
当他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第一展厅,一幅3000多年前的古蜀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广袤的成都平原绿意盎然,猎人肩扛猎物归来,等在一旁的母子温情相依。陶瓮、木耜等出土文物被巧妙地陈列在生活场景中,仿佛诉说着那些遥远的故事。
在纳瓦尔看来,这些精心还原的展陈可以拉近现代人与神秘古代的距离,带给观众有趣且宝贵的体验。
参与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活动的外籍古典学家和工作人员等在三星堆博物馆合影(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 摄
文明互鉴不以山海为远
今年7月,三星堆国际展示传播平台正式上线,其中“文明对话”主题展廊实现三星堆金面具与阿伽门农金面具的同框出镜,中国古蜀文明与希腊迈锡尼文明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行,雅典科学院院士、雅典大学古代史荣休教授科斯塔斯·布拉塞利斯对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和共通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虽然相距遥远,但古蜀文明和希腊文明对人类尊严和美感的追求是如此相似。”布拉塞利斯说,非常期待在此次世界古典学大会上更深入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于很多外籍学者而言,“走读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领略文明之美的旅程,更是一次参与、促进文明对话的契机。
“中国积极致力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让我们感到钦佩。”佐夫科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持续交流。
“我看到了文明互鉴在这里生动体现,希望有更多机会来到中国,深入了解这个国家和其悠久灿烂的文化。”芬格拉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