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5日電 題:“植物大熊貓”崖柏野外回歸記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陶冶
晨光初啟,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崖柏拯救繁育研究基地內卻早已熱鬧起來,三輛貨車運載近萬株崖柏幼苗一輛接一輛駛入重慶市開州區雪寶山的林海中。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崖柏拯救繁育研究基地的人工扦插大棚。新華社記者李曉婷 攝
從今年11月開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崖柏的12萬株人工扦插幼苗將陸續回歸野外,這是扦插繁殖的崖柏幼苗首次大規模集體回歸野外。
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綜合科科長黃吉蘭在冷風中裹緊外套。車子駛入雪寶山,搖搖晃晃地向上攀登,小小的皮卡車內塞滿物資,記者與保護區工作人員們擠作一團,聽黃吉蘭講起“植物大熊貓”崖柏的故事。
作為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裸子植物,崖柏在白堊紀曾繁盛一時,卻因人類活動破壞一度被宣布“野外滅絕”,1999年崖柏被重新發現。目前,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不足1萬株,僅在重慶市城口縣、開州區等地山區分布。
回歸野外的人工扦插崖柏幼苗。新華社記者李曉婷 攝
“野生崖柏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間,樹齡均偏大,自然結實能力低下,種子也難以落到地面,人工扦插繁殖成為目前最主要的繁殖手段。”黃吉蘭說。近年來,受氣候、樹齡結構等因素影響,野生崖柏僅在2012年出現過一次群體結實,這10年來再也沒能結實。
車子在公路邊停下,一行人沿不足60厘米寬的小道往林子深處走去,一片坡地呈現在大家眼前。
12萬株崖柏回歸野外,合適的回歸地點至關重要。“崖柏喜旱耐寒,要找到適合幼苗回歸的野外環境并不容易。”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楊泉告訴記者,此次回歸選取保護區及周邊6個區域,回歸面積達3000余畝。
黃吉蘭腳踩登山鞋,手腳并用爬上斜坡。“斜坡能更好地將雨水排出,更符合崖柏的原生環境。”黃吉蘭小心翼翼將崖柏幼苗埋入已經挖好的基底中,再翻土、壓實,一株20厘米高的幼苗便在這里“安家”。
黃吉蘭在查看崖柏幼苗情況。新華社記者李曉婷 攝
掰開葉片揉碎,好似青蘋果的香氣綻出。據介紹,崖柏有抗寒、抗旱、抗鹽、抗病蟲害等特點,其抗逆性優于大部分植物,且崖柏特有的香味物質具有安神作用。
“這些幼苗是去年3月扦插繁殖而成,在基地里觀察了一年時間,它的根系已經非常飽滿,須根也很發達,能夠正常吸收養分。”黃吉蘭拿起一株幼苗說。
“自1999年發現崖柏至今,我已經和崖柏一起‘工作’了20多年。”黃吉蘭打開手機,給剛種上的崖柏幼苗拍了一張照片。從野生崖柏調查到崖柏人工繁育,黃吉蘭從未缺席。
人工扦插的幼苗取自野外回歸崖柏新枝上的嫩苗,扦插工作不比野外調查輕松。2020年,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開啟崖柏的扦插繁育工作。
黃吉蘭和同事正在進行野外調查。(受訪者供圖)
“所有嫩苗一早從山上取下,當天就得移栽至基地的培養基質中,否則嫩苗就會壞死。”崖柏扦插期,黃吉蘭和同事們往往要通宵栽苗。“大家都睜不開眼時便坐在一起唱一首歌,歌唱完,就精神了。”山鄉里晚風瑟瑟,常常傳出黃吉蘭和同事們的歌聲。僅幾周時間,他們便完成了數十萬株崖柏幼苗的扦插工作。
“一棵樹的生長少則十年,多則百年,對瀕危植物的保護需要靜下心、沉住氣。”楊泉說,植物保護短期內可能看不見效果,卻對當地生態環境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楊泉指著遠處的山崖眺望,“那里有一顆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野生崖柏”。黃吉蘭又說:“那邊崖柏更多,都在懸崖上。”
夜幕四合,車子才匆匆趕下山,幾個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山腰處與我們道別,第二天他們要前往山林深處的野外回歸點進行幼苗栽種。今年12月底,12萬株扦插崖柏幼苗將全部回歸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