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3日電 題:行走齊魯 看民企發展活力
新華社記者栗建昌、張志龍、陳國峰
從一棵樹到一個家、從一粒種子到一桌美食、從一塊石頭到一粒藥片……記者日前走訪山東多地,看工地,進車間,探廠情,在一線觸摸企業生產脈動,近距離感受到山東民營企業發展活力。高負荷運轉、不間斷生產、接到明后年訂單,一家家企業的紅火匯聚成山東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
逆風更高飛 穩中顯韌性
機器轟鳴、粉塵飛揚,是人們對木材加工廠的傳統印象。但在魯麗木業股份有限公司60萬立方米定向結構板項目車間里,原木被一步步加工成高端板材,再到家具成形,整個過程全部智能化,僅需2人操控。
據魯麗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薛明亮介紹,他們打造了“從一棵樹到一個家”完整產業鏈,疫情對板材出口業務影響比較大,但他們依托家居產品,國內市場份額一年邁上一個大臺階。
記者了解到,經濟大省山東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7萬億元,3.6%的增速位居沿海省份前列。
千磨萬擊還堅韌。行走在齊魯大地,像魯麗木業這樣堅韌的民營企業不勝枚舉。
企業普遍認為,繼續“走在前”既是山東經濟強大韌性的體現,也與當地不斷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等密切相關。
在“蔬菜之鄉”壽光,這里的企業沿著蔬菜產業鏈向上突破種業研發瓶頸,向下搶占預制菜風口,構筑“一粒種子到一棵菜,再到一桌美食”全鏈條。
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的食品生產車間里,新鮮長茄經過切片、注餡、上粉、上漿、油炸、速凍等工序后,變成一袋袋“油炸茄盒”預制菜。企業負責人說,這條生產線日產量達6噸,從“一根茄子”到“一塊茄盒”,產業鏈的拉長帶動了價值鏈提升。
轉型天地寬 迸發新動能
寬紙幅、超高速、全自動紙機不間斷運轉,機械手有序打包、貼標、轉運……走進晨鳴集團生產調度大廳,通過視頻,山東、廣東、湖北、吉林等地6個造紙生產基地忙碌的生產現場盡收眼底。
近年來,晨鳴先后關停產能落后的7個子公司,以高檔、高附加值新型產品研發為重點,上下游全產業鏈發展,抵御市場周期波動的能力與日俱增,發展韌性躍然“紙”上。
改革和轉型讓晨鳴集團這樣的老牌企業發展天地更加寬廣。
在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老廠區,聳立著一根頗有年代感的廢棄窯爐煙囪,仿佛訴說著烏煙蔽日的往昔歲月。企業紅火時期24根煙囪齊冒濃煙,但干的都是給國外代工陶瓷杯的生意。
“污染沒少排放,錢沒掙到多少。”華光董事長蘇同強說,他們下決心改進生產工藝,引進先進窯爐和設備,拆除23根煙囪,只保留1根做紀念,24條窯爐壓縮到5條。產能壓縮了,但業績卻上來了,上半年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均超過20%。
當前,山東正全力實施“萬項技改”“萬企轉型”,技改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上半年,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近萬個。
“通過技術改造,現在用低成本原材料生產出高品質產品。”壽光市侯鎮化工產業園內,一座座大型化工裝置拔地而起。山東聯盟化工集團總經理王新建說,他們正在建設合成氨生產線及配套設施,采用先進的煤加壓氣化工藝,綜合能耗降低21.5%,耗煤量降低12.6%。
處處談創新 發展底氣足
從一塊石頭到一粒藥片,附加值提高多少倍?在山東富康集團,總裁楊磊手拿一瓶鹽酸二甲雙胍片,向記者拋出了這個問題。
“將近一萬倍!”楊磊說。富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鹽酸二甲雙胍產銷企業之一。這種藥是目前使用廣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其主原料為雙氰胺,雙氰胺則是由石灰石生產而來,一噸石頭70元,而一噸藥片超過60萬元。
談起富康的“點石成金”術,楊磊言必及“創新”,他們研發的新技術能有效去除鹽酸二甲雙胍中的基因毒性雜質。
創新,也是其他企業家頻頻提及的關鍵詞。蛋氨酸是飼料行業必不可少的添加劑,但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價格最高時沖到一噸10萬元。幾年前,位于濰坊濱海區的山東新和成氨基酸有限公司研發出一項清潔制備技術,一舉攻克惡臭物質處理難題。
“我們參與市場競爭后,蛋氨酸價格降至約2萬元一噸,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還向國外供應。”新和成總經理王正江說,項目三期明年投產后,公司蛋氨酸年產能將達30萬噸,躍居全球前列。
走進齊魯大地,數字賦能、創新驅動、智能制造,已成為提升工業轉型動能和競爭實力的核心要素。
據統計,上半年,山東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0.7個百分點。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表示,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加穩固、步伐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