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題:世界獻血者日:科學認識輸血,保障血液安全
新華社記者 李恒
北京協和醫院獻血掠影。(北京協和醫院供圖)
血液是一種無法人工合成、也不能長期保存的無法替代的寶貴資源。2023年6月14日是第20個世界獻血者日。專家提示,科學認識輸血,適量獻血,是無損健康的。希望更多公眾能夠加入無償獻血者隊伍,保障臨床血液安全供應。
無償獻血是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會公益事業。1998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支持、公眾參與”的無償獻血工作格局。25年來,無償獻血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血液安全報告》顯示,我國在無償獻血總量、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合理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口號,結合我國無償獻血發展情況,2023年我國世界獻血者日的活動口號是:捐獻血液,分享生命。活動主題是:匯聚青春正能量,無償獻血傳愛心。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世界獻血者日旨在頌揚無償獻血者通過獻血拯救他人生命、改善他人健康的奉獻行為,也呼吁更多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定期參加無償獻血。
“一個健康成年人獻血不超過自身總血量的13%,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北京協和醫院輸血科主任甘佳介紹,一個健康成年人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以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其體內的血液為4000至5000毫升,一次獻血200至400毫升,即占人體總血量的5%至10%,失去的血容量可以很快從組織間液和飲用水中得到補充,血細胞在一個月內就可恢復到原有水平。
足量、安全、持續地血液供應,是開展臨床醫療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甘佳介紹,輸血治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臨床治療手段,主要應用于創傷、產科圍產期出血和手術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等。此外,輸血治療也用于血液系統疾病以及腫瘤放化療之后的骨髓抑制患者。
如何避免經輸血傳播疾病?專家表示,在醫療過程中,除必須接受輸血救治外,應盡量避免異體輸血。同時,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還會通過不潔凈的針刺過程發生,所以針刺、注射治療以及打耳洞等要選擇正規機構。這些病原微生物還可能通過性接觸和體液傳播,要避免不潔的性行為。
此外,要保持合理飲食、充足休息和適量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擁有健康的血液。
為加強全國血站服務體系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國血液安全供應水平,2021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全國血站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到2025年,全國血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各級血站規模和服務體系顯著提升,無償獻血采集量進一步增加,建立血液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完善血液聯動保障機制,血液供應保障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續提升,血液質量安全水平穩居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