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從營養餐到科學食養 如何守護學生健康
新華社記者鄭天虹、王瑩、吳曉穎
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年的主題是“科學食養 助力兒童健康成長”。“互聯網+明廚亮灶”,專家設計學生食譜天天不重樣……記者了解到,全國多地中小學正不斷提高學生營養餐質量,引導學生科學膳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學生從“吃得飽”到“吃得營養健康”
5月18日中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文星小學校二年級學生在學校吃午飯?!⌒氯A社記者吳曉穎 攝
魚香肉絲、炒白瓜、酸菜湯……18日中午,記者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文星小學校食堂看到,熱騰騰的餐食擺在食堂窗口,孩子們排隊盛飯。食堂外的公示欄張貼著一周菜譜,午飯通常是米飯加一葷兩素一湯。
受益于2011年全國啟動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這所以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為主要生源的小學,每天向全校3000多名學生提供一頓國家補助的免費營養午餐。學生們說,“喜歡吃學校的飯”。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一餐飯”,改變了農村孩子過去“冷菜冷飯”“豆芽拌飯”的狀況,逐步實現從“吃得飽”到“吃得好”轉變。校長孟先林說,營養餐改善了山區孩子的身體狀況,孩子們長高、變壯實了。
營養餐,正在變得制作更先進、搭配更科學。大連市第十五中學建立“特色餐食譜數據庫”,廚師根據時令節氣、飲食禁忌、學生喜好等在數據庫中選擇出餐,保證均衡搭配營養達標,營養餐天天不重樣,特色餐周周有更新。
廣州黃埔區開元學校引進機器人“數字大廚”,通過精準溫控,實現去廚師化全自動生鮮現做餐食,給學生提供更健康、更好吃、更安全的營養餐。
消除飲食誤區 培養良好習慣
大連市第十五中學學生在“健康飲食 從我做起”主題創作畫活動中繪制的作品。(受訪單位供圖)
在學生整體營養健康水平大大提升的同時,由飲食誤區和不良飲食習慣等帶來的營養不良及營養過剩等問題仍不容忽視。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孟德姣說,一方面,鈣、鐵、維生素D、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較為常見;另一方面,“小胖墩”增長趨勢明顯,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低齡化問題也在顯現。
喝果汁代替吃水果,吃水果代替吃蔬菜,吃魚油代替吃魚,吃維生素代替吃蔬菜……這些飲食誤區還廣泛存在。
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生林淑嫻說,水果在榨汁過程中營養物質易流失,推薦吃完整新鮮的天然食物;水果的營養素總體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不及蔬菜;沒有任何一種食品補充劑可以完全模擬食物本身,營養品無法取代食物。
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院長樊旭表示,高能量不代表高營養。“重油重辣、高油高鹽”食品往往出現在學生的“愿望清單”里,有些學生甚至錯誤地把奶茶、辣條、烤腸、薯片、冰淇淋等當成首選零食。他建議在青少年時期應以谷薯類等五大類食物為主保證膳食均衡,每天攝入蔬果、谷薯、魚肉蛋奶豆及適量植物油。
科學食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5月19日,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邀請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給學校宣講如何讓學生吃得更營養健康。新華社記者鄭天虹 攝
盡管各地中小學生營養餐食譜千變萬化,但根據《學生餐營養指南》《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其共同點都必須滿足食物種類多樣、控油減鹽減糖、清淡等特點。
在保障學生營養的基礎上,加強“食育”必不可少。一些學校開設相關課程、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引導學生科學膳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遼寧省實驗學校開發“食育課程”,涵蓋“知食物”“知食禮”“知食器”“知食文化”等內容,學生們通過動手種植、烹飪實踐,領悟美食文化,培養勤儉節約精神。
大連市第十五中學開展了“健康飲食 從我做起”主題創作畫征集活動,學生們在查閱資料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對過量攝取零食和飲料的危害有了更全面認識。很多學生在零食的選擇上實現了由薯片、辣條、果凍等向水果、牛奶等更有營養的食品轉變,課桌上的各種飲料也被一個又一個保溫杯取代。
大連市第十五中學校長趙宏建議,學??梢远ㄆ陂_展“飲食安全”主題班會,通過健康飲食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暴飲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危害。還可以利用學校電子顯示屏、班級微信群等,推出貼近學生實際的營養知識宣傳資料,為學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提供科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正確飲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