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中東歐國家的“幸福密碼”
?
5月17日,在保加利亞內塞伯爾,身著民族服裝的女孩參加保加利亞夏季旅游季開幕活動
文/馬駿馳
編輯/馬瓊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24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顯示,芬蘭連續第7年保持世界最幸福國家的地位。該報告基于2021年至2023年對143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意調查數據,并綜合考量生活評價、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3個指標。
與往年不同的是,中東歐國家成為2024年報告的高頻詞匯之一,絕大部分中東歐國家的排名大幅提升,甚至與西歐國家并駕齊驅。報告也顯示,中東歐國家在“幸福感”方面呈現出趨同的趨勢,即不同國家間的幸福感評價正在逐漸縮小差距。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討。
數據里的“幸福感”
從排名看,絕大部分中東歐國家相較2013年取得顯著進步——捷克和立陶宛躋身前20之列,分別排名第18和19位;斯洛文尼亞緊隨其后,排名第21位。這3個國家成為中東歐地區最“幸福”的國家。羅馬尼亞、波蘭、愛沙尼亞和塞爾維亞也均排在前30名以內。
從變化幅度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3國在所有受訪國家中的排名提升幅度最顯著,比2013年的排名分別躍升69位、63位和58位;其次是匈牙利、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均向上提升了超過40個位次;變化幅度最小的是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名次分別上升了1位和4位。中東歐國家中,僅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的排名下降,分別下降25位和5位。
中東歐國家在排名中表現突出,主要歸因于青年群體的“幸福感”提升。如果僅考察30歲及以下青年群體的生活幸福感排名,那中東歐國家的幸福程度與西歐和北歐不相上下。立陶宛、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捷克4國分別位列所有受訪國家和地區的第1、第3、第8和第9位;其后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分別位列第14和15位。
報告認為,中東歐國家的青年群體生活幸福感指數普遍更高,孤獨感相對較低。但是,在所有受訪國家和地區中,中東歐國家的老年群體(60歲及以上)對生活幸福感的評價普遍較低,處于有調查以來最低水平。尤其是黑山、北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分別排到了第97、98和100位。
在所有中東歐國家中,青年群體和老年群體在幸福感評價排名上差異最大的是克羅地亞,相差66位;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相差50位以上;羅馬尼亞、波黑和黑山相差40多位。這一現象不僅凸顯了不同年齡段人群對幸福感認知上的不同,也間接反映出中東歐國家社會內部不同社會群體存在較為嚴重的裂隙。
中東歐國家的青年和老年群體對幸福感存在明顯的認知差異,這與西歐、北歐國家顯著不同。在西歐和北歐國家,老年群體的生活滿意度普遍較高,例如,瑞典在全年齡段幸福感評價排名中位列第4,這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排名相一致,但青年群體的評價排名僅為第18位。
經濟內因
中東歐國家在“幸福感”這一指標上呈現出趨同的趨勢,這一現象引起廣泛關注,不少學者和研究機構開始探討其產生背后的原因。
綜合各方研究可知,首要原因是中東歐國家民眾對本國經濟增長有信心。近年來,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增速在歐洲名列前茅。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在2024年《全球幸福指數報告》的統計時段內(2021年至2023年),中東歐國家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普遍超過歐盟27國和歐元區20國的平均水平,展現出強勁的經濟復蘇勢頭。在某些時段,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甚至領跑整個歐洲。
2023年,共有21個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速超過歐盟與歐元區平均水平(0.4%),其中約一半是中東歐國家。而在2023年經濟增長最快的10個歐洲國家中,中東歐國家同樣占了一半。其中,黑山以6.0%的GDP增長率成為歐洲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羅馬尼亞緊隨其后。2022年和2021年,克羅地亞、黑山、斯洛文尼亞、波蘭和匈牙利表現突出,經濟增速排名前十。
再就是中東歐國家民眾的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增強其獲得感。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2年人均家庭可支配的實際總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均為中東歐國家,波蘭、匈牙利、立陶宛位列前三位,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躋身前十。
在總共17個收入增長水平超過歐盟平均水平的國家中,有10個是中東歐國家。如果以2008年的收入增長水平作為基準(假設為100),那么2022年的歐盟平均收入增長水平為110,而中東歐國家的收入增長普遍在120至150的區間內。更重要的是,中東歐國家表現穩定,例如波蘭收入增長在近5年中4次占據榜首,立陶宛、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也長期保持前五。
此外,中東歐國家民眾的失業率持續走低,安全感強。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自2020年以來中東歐國家的失業率普遍呈下降趨勢,且失業率的絕對水平普遍低于歐盟和歐元區平均水平。2023年失業率最低的3個中東歐國家是捷克、波蘭與斯洛文尼亞,分別為2.6%、2.8%和3.7%。
而從就業率數據的走勢看,近5年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和波蘭一直是中東歐地區青年群體就業率表現最好的國家。中東歐國家整體失業率下降及青年就業率的走高表明,中東歐勞動力市場正處于一種理想狀態。這些積極變化顯著緩解了中東歐青年群體的就業壓力,也解釋了為何這部分群體對生活幸福感的評價普遍較高。
可持續發展動力足
在中東歐地區,民眾的幸福感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動。這種推動可持續嗎?
實際上,歐盟的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雙轉型戰略為中東歐國家注入了持續的經濟活力,構成這些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綠色經濟轉型帶動了投資,這在一些中東歐國家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以中東歐制造業的核心——汽車制造業為例,近年來中東歐國家大力吸引中國、日本、韓國等的電動汽車及上下游企業到本國投資,并以此積極融入亞洲國家的汽車制造產業鏈之中。例如,波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相繼引入LG化學、SK化學、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亞洲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商。
數字經濟轉型提高了中東歐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成為這些國家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標志。根據歐盟《2023年數字時代記分牌》,中東歐國家在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專業人才和畢業生數量、5G網絡覆蓋率、企業對大數據和云計算的使用等領域,進步明顯。中東歐國家的人均名義勞動生產率在近5年中持續提高。
2019年至2023年間,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勞動生產率增幅分別高達21.7%和19.3%,位居整個歐盟國家的前列;緊隨其后的波蘭、拉脫維亞和匈牙利,勞動生產率增幅也穩定在5%至7%的區間。在中東歐地區也同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才外流的背景下,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升為中東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