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夏季大選 工黨穩操勝券?
?
2022年11月13日,一名男子站在英國貝辛斯托克一家打折店鋪門口
文/《環球》雜志記者?杜鵑
編輯/胡艷芬
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5月下旬宣布7月4日舉行大選。自2022年入主唐寧街10號以來,蘇納克始終無法帶領保守黨扭轉所獲支持率低于主要反對黨工黨的頹勢。輿論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保守黨14年的執政地位如今面臨終結。在此背景下,蘇納克決定將大選提前至今夏,不啻為一場政治賭博。
拋開可能的執政黨變化和政府更迭不談,大選本身也可被視為對英國民主的一次檢驗。有智庫預測,此次大選將是“60年來最不平等的一次”。
保守黨:恐難扭轉局面
在蘇納克宣布夏季投票日之前,英國輿論界普遍預測選舉將在秋季舉行,或趕在明年1月的最后期限以前,以便保守黨有更多時間扭轉頹勢。有英媒報道,不少政府大臣對蘇納克提前至夏季舉行大選的計劃并不知情,就連當時正在阿爾巴尼亞出訪的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也不得不縮短行程趕回國參加內閣會議。
保守黨自2010年以來連續執政,但近兩年所獲支持率明顯落后于工黨。自2022年10月蘇納克執政以來,工黨對保守黨就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領先優勢。工黨等黨派屢屢施壓,敦促蘇納克盡快大選。英國奧皮紐姆咨詢公司5月29日至31日所做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持率為25%,工黨支持率為45%。
蘇納克曾任財政大臣,一直將自己描繪為理性、做事前充分論證的人,他決定將大選提前至夏季令人頗感意外。在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政治學教授、英國全國社會調查中心高級研究員約翰·柯蒂斯看來,蘇納克“要么非常勇敢,要么極其魯莽”。這位知名選舉專家推測,保守黨此次將難以扭轉局面。
英國輿論界和政界近些天熱議蘇納克為何選擇夏季大選。有媒體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從求學、工作、擇偶到政壇躍升,蘇納克的運氣一直很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蘇納克有意借助最近經濟數據的東風。他5月23日接受英國主要媒體采訪時列出自己的政績,稱英國經濟出現向好態勢。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前一天發布的數據,英國4月通貨膨脹率降至2.3%,為近3年來最低,遠低于蘇納克剛上任時的11%。但有經濟分析師認為,這只是紙面數據造成的假象。路透社報道,過去3年英國零售消費品價格上漲了21%,國民保健制度看病排期之久創紀錄,這些情況很難說服選民國家正行進在正確軌道之上。
也有人猜測,蘇納克宣布夏季大選是因為英國經濟短期內難以出現更好的指標。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保守黨官員的話報道,蘇納克和財政大臣杰里米·亨特認定,今年晚些時候將沒有減稅的余地。蘇納克的團隊也懷疑英國央行是否會盡早降低利率,從而對選民的財政狀況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市場預計通脹率還將小幅上升。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其播客中評論,“首相府可能認為再拖下去也不會好到哪去”,干脆提前選舉,看看會不會有轉機。
首相突然宣布選舉日期令許多議會下院保守黨籍議員措手不及,一些人因認定連任機會渺茫而選擇認輸。迄今超過130名下院議員宣布不會競選連任,其中將近80人屬于保守黨,還有人改投工黨。在競選連任的保守黨議員中,有人毫不掩飾對夏季大選的不滿,一名前保守黨大臣表示:“這絕對瘋狂,沒有一個同事說自己很興奮或準備好了。”保守黨內部長期存在分歧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選前大批保守黨議員流失而今又成為英媒關注話題。
工黨:改善形象為先
工黨正在積極籌備即將到來的大選,其競選策略之一是利用選民對保守黨的厭倦。工黨黨首基爾·斯塔默近期向選民喊話:“我們可以一起阻止混亂,翻開新的一頁,開始重建英國,改變我們的國家。”埃克塞特大學政治學講師漢娜·邦廷認為,無論發生什么,這將是一次歷史性的選舉,也將成為一場被人們談論許久的選舉。
工黨上一次贏得大選是在2005年,當時是在布萊爾的領導下。2019年大選時,在極左派黨首杰里米·科爾賓的領導下,工黨遭遇慘敗。現任工黨黨首斯塔默曾擔任檢察官,2020年4月當選黨首后將工黨從一度左傾拉回至政治譜系的中間地帶。工黨一直在努力證明,它已果斷告別了科爾賓領導下對商業不太友好的時期。
相較于工黨,保守黨傳統上更受商界信任,但前首相伊麗莎白·特拉斯的減稅議程嚇壞了市場,削弱了人們對保守黨妥善實施經濟政策的信心。工黨則在此期間尋求在經濟領域重建信任,修復與倫敦金融城的關系。工黨影子財政大臣蕾切爾·里夫斯5月底在英格蘭中部一家工廠發表演講時宣稱,工黨現在是商界的“天然政黨”。
夏季大選的消息雖令一些政界人士不安,卻未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瑞士西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阿德里安·皮舒說,投資者們此前都預料到今年可能會出現政府更迭,而投票的實際日期設在哪天影響有限。商界領袖們表示,希望大選能產生明顯的勝利者,從而終結政壇多年動蕩給政策制定和金融市場造成的嚴重破壞。全球金融服務公司埃布里公司的高級市場分析師羅曼·齊魯克指出,與過去一些時期相反,此次工黨政府上臺不被視為風險,部分原因是該黨自上次大選以來轉向中間派。工黨在大選中獲得多數議席將被視為對英鎊的“溫和利好消息”。
晉達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杜漢誠分析,與之前的選舉相比,兩黨經濟議程更加接近。而投資者真正感興趣的是斯塔默能否兌現其競選承諾,“對市場來說,穩定和確定性比政策議程的微小變化更重要”。
英國議會下院共設650個議席,如果沒有一家政黨贏得326個以上議席,則會出現所謂的“懸浮議會”。這種情況下,主要政黨通常試圖與其他政黨達成協議組建聯盟。一些工黨高層擔心,該黨優勢可能不像民調顯示的那般明顯,想要拿到下院多數議席仍有難度。邦廷說,工黨能否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保守黨是否將像一些評論人士所預期的那樣潰敗,還有待觀察。從5月初的英國地方議會選舉結果來看,雖然保守黨表現非常糟糕,但真正的贏家是小黨派和獨立人士,而非工黨。這種情況如果延續至大選,工黨不一定會取得壓倒性勝利。
工黨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也可能招致麻煩。有媒體報道,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工黨在穆斯林選民中的支持率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他們不滿工黨涉及巴以問題的立場,該黨直至今年2月才呼吁加沙地帶立即停火。輿觀近期一項民調顯示,56%的英國人支持停止向以色列出售武器,這部分支持者中有71%的人打算在大選中投票給工黨。由此可見,對工黨而言,巴以問題不容小覷。
另有分析認為,工黨將難以重現布萊爾帶領該黨在1997年大選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政治咨詢公司“公眾優先”對經濟和民調數據的分析顯示,與工黨上一次將保守黨趕下臺時相比,英國的工資增長率更低,債務水平更高,可負擔的住房更少。此外,今后可能成為內閣成員的工黨5名最資深影子內閣大臣的支持率都不及1997年時的影子大臣。
政壇:8年6位首相
英國議會下院5月30日正式解散,大選活動隨之展開。盡管蘇納克等保守黨人士快速進入競選模式,效果卻并不明顯。薩萬塔民調公司政治研究主管克里斯·霍普金斯說:“一切都沒有改變。盡管有強勁的通脹改善數據、能源價格上限的降低和一些重大政策的宣布,保守黨仍然遠遠落后于工黨。”
另有不少分析指出,關注英國大選,不應僅僅聚焦于得票率或政府更迭。
路透社報道,如果工黨贏得大選,意味著英國在8年間產生6位首相,這種現象將是19世紀3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凸顯出這個曾以政治穩定和務實著稱的國家如今所陷政壇動蕩的程度。
英國智庫政府研究所主任漢娜·懷特在評論文章中使用了另一份數據,即英國“過去4年半經歷了3位首相”:一位因牽涉違法而去職,另一位因引發金融危機而下臺。在此期間,英國人還經歷了能源和生活成本危機,以及不斷有議員因道德丑聞離開議會或所屬政黨。懷特說,兩黨在近期競選活動中會盡量少說將如何解決國家所面臨的巨大問題。政客們為瑣事爭論不休,為彼此設陷阱,或因怕受攻擊而拒絕區分各自的政策,但“英國民眾已經厭倦這場虛假爭斗”。事實的確如此,輿觀5月28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只有33%的受調查者對蘇納克和斯塔默的電視辯論感興趣。
智庫“變化歐洲中的英國”主任、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歐洲政治與外交事務教授阿南德·梅農寫道,如果民調可信,英國將在投票日的第二天產生新首相。但選舉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民調、選票或最終結果。需要關注的是新政府隨后的政策,畢竟英國還有許多需面對的挑戰:停滯不前的生產力、看病排期太久、長期投資不足、移民制度存在待解難題、英國與歐盟的關系等。
梅農指出,這里存在一個“悖論”——工黨此次競選喊出“改變”的口號,盡管民調讓人期待執政黨和政府官員的變動,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工黨上臺會帶來重大政策變化。
英國民主也將因大選經歷考驗。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去年底發布報告,從選民投票率角度作出預測,此次大選將是“60年來最不平等的一次”。這家中左翼研究所對1964年以來的每次大選進行分析后發現,英國富人和窮人之間的投票率差距迅速擴大,高收入者、大學畢業生、房主和老年人在政策制定方面有更大的影響力。
報告說,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間,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英國人認為不值得投票的可能性,是收入最高三分之一的人的3倍左右;有大學學位和沒有大學學位的人之間存在類似差異;而租房者認為不值得投票的可能性是房主的兩倍多。高級研究員帕思·帕特爾表示,后果之一是,在英國的民主制度下,政府政策更加偏向富人和受教育程度較高者。
該報告的一大結論是,英國人“在政治上不平等”。在這個國家,經濟不平等加劇、政府公信力下降以及民粹主義興起,恰恰是因為“權力和影響力的不平等在整個決策過程中產生并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