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海島游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Seed to Feed 餐廳的沙拉來自旁邊的水培蔬菜農場,沙拉汁、香草鹽和康普茶也是自制的
文/藺桃
編輯/胡艷芬
2024年春節前,趁著泰國對中國游客實行入境免簽政策,我到訪了泰國帕岸島,用兩周時間,見識了泰式按摩、浪漫海景和異域風情之外的另一個泰國。以可持續食物和農業體系觀察者的視角,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的可持續生態旅行目的地、一個充滿創新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島。
帕岸島位于泰國著名旅游勝地蘇梅島和濤島之間,島上有許多來自歐洲的游客,尤其以北歐、俄羅斯的游客居多。這座小島近年來因“滿月派對”聞名于世,每個月的滿月時節,會有萬余人涌上這座常住人口僅一萬出頭的小島。游客在滿月的祝福下,跳舞、唱歌,盡情釋放熱情。
而在喧囂的海島休閑度假方式之外,我看到的是為保護本地經濟和環境,建構本地食物和農業系統,做出努力的一些具體的人。他們充滿活力和創意,為帕岸島增添主流生產生活方式之外的多重想象。
零包裝“解憂雜貨店”
16年前,也是在一個月圓之夜,在曼谷土生土長的Kay第一次到訪帕岸島。朋友帶她爬上海邊的高山,山的這一邊是沉醉于慶祝儀式的人群,另一邊是攝人心魄的美景——月光灑在眼前巍峨的群山和無垠的海面上,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邃的意境。Kay在那一刻為帕岸島的魅力傾倒。
在這座168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你可以潛水,玩極限運動,參加派對,也可以種菜養雞。于是,26歲的Kay把曼谷的聯排別墅連地一起賣掉,帶著父母來到帕岸島生活,從此告別了日復一日的城市交通堵塞和空氣污染。
Kay的父親祖籍是中國成都,在曼谷的時候就經常在別墅周邊的土地上、陽臺和門廊處種菜養花。搬到島上后,他們購買了更大面積的土地,蓋房子、建花園,不受限制地種自己想種的植物,還養了一群雞。
6年前,Kay在帕岸島西面靠近斯里塔努(Srithanu)海灘的地方,開了一家零包裝雜貨店。這是島上第一家,也是全泰國第二家零包裝商店。
在這家店里幾乎能找到所有家居生活用品,而且大部分都是Kay自制的。柜臺的中心區擺放著洗發水、沐浴露、洗潔精和洗衣液等洗護用品,是用無患子等植物制作的。潔面皂、純露、面霜、香水等也都是自制,所使用的植物很多都來自她的庭院。
靠墻的貨架上擺放著兩排香料和香草茶,這些主要來自Kay或本地其他家庭。Kay說她知道怎樣找到最本土的供貨商。最有意思的是,這些用品都可以自己帶瓶子或用店里客人捐贈的瓶子,零買散稱。這種做法和Kay小時候的生活經驗有關。
Kay一家在最初移民到泰國時就開了一家雜貨店,她從6歲起就在店里幫忙。稱糖賣鹽,所有的糧油用品都是論斤兩散賣。她搬到帕岸島后,發現旅居的人很多,但并不需要消耗大包的糖鹽醬醋。且島上雨季長,買回去的調料和洗護用品,往往來不及用就發霉發潮了。她萌生開一個可以零買散稱商品環保社區商店的想法。
Sao介紹制作EM菌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EM菌堆肥
“這里其實是我的廚房、客廳的延伸,而不只是一個商店。”Kay說在她開這家環保商店前已多年踐行這種無污染無包裝、自給自足的生活。她想通過這家店,引導消費者過上一種對環境無害、對自己沒負擔的生活。
Kay家養的一群母雞每天產蛋,自家吃不完就拿到店里賣,漸漸成為老客戶預訂的暢銷品,豆腐和蔬菜也同樣暢銷。通過店鋪的臉書網頁,島上居民可進行網絡預約,蛋糕、餅干等烘焙產品也可以訂。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Kay也會拓展渠道,與島上的其他農戶和小家庭作坊合作。她甚至幫助一對泰國年輕夫婦建了島上另一家零包裝商店Refill。慢慢地,他們形成了一個在地經濟集群,也支撐了當地的食農體系。
目前泰國全國只有7家零包裝零售店,帕岸島上就有兩家,這也成為吸引注重環保理念的游客前來旅居的一個原因。
有機菜帶來的集聚效應
Dow曾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生活了十幾年,大學畢業后她在當地開了家泰國餐廳,短短幾年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外國風味餐廳。8年前,她回到曼谷,接觸到了水培農業。
因為母親早年在帕岸島買了地,Dow花了3年時間試種適合帕岸島氣候的蔬菜、水果、可食用花朵和芽苗菜,建起了島上第一個水培農場,吸引了很多游客以及本地居民前來購買。因為她堅持不用農藥,而是用生態制劑,比如融合了炭、辣椒和EM菌的藥水來驅蟲;使用酵素、堆肥等替代化肥,她的農場“從種子到盛宴”(Seed to Feed)獲得了泰國農業部頒發的良好農業規范(GAP)執照。
5年前,Dow在農場旁開了一家沙拉和奶昔餐廳,名副其實地完成了從種子到盛宴的承繼。種滿綠植的戶外庭院餐廳里,擺放著木桌椅和古董裝飾,用椰子殼搭出一條庭院小徑。客人在這里可以吃到新鮮直采的蔬果沙拉,還可以把這些蔬果直接打成蔬果汁或奶昔,綠色健康還零碳環保。
很快這家店就成了帕岸島上最知名的餐廳之一。這里并不靠近任何一個海灘,而是位于中部偏西的山林區域,有部分本地居民在這里生活,但游客鮮少光顧。但因為“從種子到盛宴”農場+餐廳的帶動,這里慢慢成了游客喜愛光顧的地方。曾經周邊是一片荒野,如今甚至有了加油站和便利店。
Dow也逐漸把自己之前在傳統商業領域積累的經驗,挪用到生態農業的探索上。
有人吃過沙拉后覺得非常美味,想買幾瓶沙拉醬和餐廳自制的香草鹽,她因此萌生出建農場店的想法。順帶建一個只有4間房的酒店和一家咖啡店,方便那些為健康食物和綠色有機生活慕名而來的游客。
這家新開張的農場和禮物商店,可稱為小而美的生活商店。商店開在酒店一樓,復古裝飾。農場自產的蔬菜、瓜果放在冷柜里;餐廳出產的沙拉醬、泰國醬料和康普茶、自制冰激凌放在冰箱中;另外還有草本茶、英國紅茶,中國烏龍茶、普洱茶等農產品。和本地藝術家合作建立的藝術和禮物產品線,則被安置在了進門顯眼的位置。
Dow不只想把這里當成一個生活生產基地,也想把它變成一個新的旅游景點。她說,“人生是動人的,因為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
令人向往的有機農場
每到一個旅游地,我都會先搜索當地的有機或生態農場,以及有機農人的市集或農場店。帕岸島上的Raitiaviset有機農場以蔬菜、雞蛋、魚和其他環保個護產品為主要銷售品。農場主人Sao和Num看起來已年過五十,卻非常精干,幾乎承擔了農場的全部工作。
2009年,這對夫妻從曼谷回到帕岸島,承繼了女主人Sao父母的農場。Sao曾經在醫院做過多年營養師,對健康飲食很了解。她用從父母那里學來的、適用于本地的有機農耕方法打理農場,被生態泰國基金會認定為“參與式保障體系有機農場”。
Raitiaviset有機農場的臉書賬號非常活躍,幾乎每天更新,在上面可以看到很多外國人前去參訪、參加各種工作坊或體驗農耕活動的動態。各種各樣的工作坊,比如椰子油制作,椰子殼炭吸味條制作,泰式咖喱、春卷制作等,吸引了對泰國飲食、當地傳統感興趣的深度旅行游客。
我帶著冬令營的孩子們預約了泰國春卷工作坊課程,Sao為我們做了農場的生態導覽。占地約7.2畝的農場里有上千種植物,除了蔬菜水果,最多的就是各種野草。
農場的200多只雞,用自種的水芹菜和水塘里的水葫蘆喂養,無需額外飼料,還非常健康。農場里的雞,養到6個月才開始產蛋,且采用了清潔環保的雞場發酵床技術。將雞糞用干草覆蓋,再灑上農場自制的木炭醋,發酵1個月后,就成了肥料。
在菠蘿蜜等高大喬木下,農場還搭建了幾個堆肥包——枯葉包圍著廚余,再撒上自制EM菌,無論雨季還是旱季,只需一個月就能做成肥料。所謂自制EM菌是用未成熟的香蕉、一種類甘蔗的本地糖料作物,和水一起制成的。農場本身的植物就能實現自身的肥料有機循環。
最特別的是椰子的環保處理。帕岸島上到處可見椰子樹,廢棄的椰子殼堆成一座座垃圾山。雖然它們可以被自然降解,但需要較長時間。Raitiaviset的椰子可以取肉做椰子油,剩下的外皮則被放進自制爐灶,經300攝氏度高溫,燒成高質量無煙椰子殼炭,水蒸氣從四周揮發出來形成木炭醋,木炭醋有多種用途,比如可用于雞場養殖床發酵和魚塘清潔。
逛完農場我們學做泰國炸春卷,點燃椰殼炭爐子,無煙、溫度穩定,將包菜絲、胡蘿卜絲、香菇絲和椰子油一起炒,香氣四溢。炭燒完留下的灰燼,取出后可以加香茅草精油和木炭醋做成防蚊塔香,也可以做冰箱除臭劑。一圈體驗下來,不由得對這樣一個零垃圾、環環相扣的循環生態農場贊嘆不已。